八少班孩子对八少的介绍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八少班孩子对八少的介绍

2016-07-25 13:30:59     标签:小升初资讯

北京八中超常教育实验班(简称少儿班)成立于1985年,到目前已经一共有22届,有30多年的历史。

少儿班有特殊的学制:招生范围为小学4~5年级的学生,用4年时间完成中学的全部课程学习(在我们少21班这一届改为5年),然后参加高考,成为少年大学生。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我们太厉害了,还有人会觉得我们用5年学完8年课程太累,是不是疯狂压缩课程?是不是老师们搞题海战术?

其实我们并没有感觉到很累,因为这样的学习节奏是适合我们的。

我们班的同学们普遍认为上八少之前,小学的课程很无聊。来到八少以后直接进入初中课程的学习,我们并没有感觉很累,而是感觉学习变得有乐趣了。

我们的课堂是很活泼的,有时老师在讲课,我们便忍不住会在下面讨论几句。如果有同学认为老师的方法不够好,他(她)可以随时指出来。

虽然我们的总课时被缩短了,但我们的体育课时一点也没减少,和普通学制8年的体育总课时相当。我们每天都有一节体育课,每周还有一天下午有自然体育课,我们那天下午不上课,走出校园远足、登山、滑冰、学骑独轮车,或是在校园内学习腰旗橄榄球、游泳等等。因此我们少儿班同学的体质都很好,身高也会略高于同龄人。

除此之外,我们每学期还会进行两次社会实践,我们班去过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观看嫦娥五号飞行试验器发射,去过怀柔雁栖湖,登过泰山,去过江西,上个暑假我们班的部分同学还去了欧洲参加一个科技营。这些活动极大地增长了我们的见识,同时也加深了同学之间的感情。

最近应该有许多小伙伴们都听说了北京市教委叫停包括北京八中少儿班在内的早培班招生的事情。现在舆论沸腾,各种批判超常教育的文章和评论层出不穷。但这些文章所述的事情是真的吗?

比如下面这篇文章。

文章原标题:别让超常班超越规则

昨日,北京市教委表示,对于部分学校以早培班名义组织考试,选拔超常儿童的情况,已责令学校停止招生。据悉,北京市2016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近期即将发布,会坚持就近免试入学原则。

早在2010年,教育部就提出治理公办学校占坑班提前选拔学生的行为,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应坚持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2014年,北京市教委表示,严禁公办中小学举办或参与民办学校占坑班。所谓占坑班,指的就是部分公办校自办或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而举办的小学生学科培训班,公办校会从该培训班中通过多次考试,最后按一定比例录取本校新生。

尽管屡屡下发禁令,但是类似的情况却禁而不止无论名字叫做早培班、少儿班、素质班还是优才班、目标班、超常班,其实都是名校自己或者与民办机构合伙组织考试选拔学生。

这一段是明显的无稽之谈。试问本文作者,您是从何处听说我们八中少儿班与民办机构合伙组织考试选拔学生的?

就近免试入学是保障教育公平的基本原则,而这种情况的存在,就是对这一原则的破坏。一方面,只要有口子,那么公办学校招生环节就有可能存在灰色地带,甚至滋生腐败。比如说,这些某某班的考试肯定不如中考、高考严格,那么家长如果做通了名校或者培训机构相关人士的工作,成绩一般的孩子会不会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因为超常而被名校录取?

即便资质一般的学生被这样录取了,那么难道他就能适应超常班的教育,从而考上好大学吗?他最终会因为跟不上教学进度或是不适合这个集体而被劝退等等。即使有的家长这么做了也是没用的。那么家长们又有何走后门的必要呢?况且难道普通的高校就没有这种情况吗?

另一方面,这些培训班往往价格不菲,肯定会在义务教育阶段大大加重家长的负担。就算是家长和黄盖一样愿意被打、挨宰,但是公立名校用自己的招牌去赚取这笔费用,然后把本应用于就近入学的名额按自己的意愿分配出去,本质上就是在用公共的教育资源牟利。

所以,教委面对屡禁不止、花样百出的培训班不仅要禁止、叫停,还应该多一些举措让禁令得到有效执行。

所以,应被叫停的是培训班而不是八少等超常教育班,这个黑锅本不应由八少等超常教育班来背。

据报道,也有的家长认为,应该给能力较强的超常儿童留一个出口,让他们受到更好的教育。

的确,让早就搞懂了方程式的天才孩子还和同龄的普通孩子一起学习加减乘除,看上去是有点儿浪费时间,所以一些家长的观点貌似也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从更广的范围、更远的视角去看,要让孩子真正健康地成长,拥有更完整、更成熟的人格,有些时间还是需要浪费的。

如果搜索一下少年天才,自杀的相关网页,就会发现诸多悲剧。远的不说,今年2月,西安中学高三学生林嘉文跳楼自杀就曾引发很多人的扼腕叹息。

据报道,这个天才中学生已经出了两本史学专著,专家说他的水平一般的博士也达不到。但是在自杀前他曾说不明白自己这么拼是为什么,同学们则说很多人不喜欢他,不喜欢他的高傲,不喜欢他的不爱打扫卫生,不喜欢他的不合群。

难道是超常儿童就一定不爱打扫卫生,就一定不合群?自杀和超常本没有什么关系,也许他的同学们之所以不喜欢他,只是因为他们嫉妒他的聪明罢了。

或许,和同龄的孩子一起上学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层面上有点儿浪费时间,但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高智商的孩子可以有更多的闲暇去帮助别的同学提高成绩,或者帮助老师完成公共事务,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玩耍、游戏、阅读课外读物,也可以发发呆,去思考一下人生在中小学阶段,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远比智能的教育更重要。

这说的没错,但少儿班也有各种活动来补充这方面的教育。

金字塔的底座更大、更坚实,塔尖才能更高。对于超常儿童来说,如果过早地承受智能方面的超常教育,个体生命的健康发展,就很难打下一个坚实、良好的基础。

拔苗助长、伤仲永的故事我们已经听得太多,越是面对超常智能的孩子,就越是需要一颗平常心。所以,无论从因材施教的角度来说,还是从维护教育公平的层面去看,超越教育公平以及教育规律的超常班、占坑班都要彻底叫停。

拔苗助长和伤仲永这两个典故实在用得太不贴切了。拔苗助长是指本来资质不好的苗,你非要让它长高,拔了以后苗反而枯萎了。但如果苗本身就长得快,那么给它一些额外的土地让它生长,这有什么不对吗?伤仲永更是与超常教育相差甚远,方仲永之所以才尽是因为他的父亲在发现他的才能让他去挣钱,而不让他学习了,这与超常教育给超常儿童更多学习机会的教育方法背道而驰。

一些对超常教育完全不了解的人,对于超常教育进行的毫无依据的批判却影响了大家对超常教育的看法。其实超常教育的本来面目不是这样的。

八中少儿班有着30多年的历史,在其创办十年(1995年)之时曾获得钱学森先生的充分肯定:北京八中的确办了件好事,证明教育改革,18岁成硕士是完全可能的,不是空想。八中的超常教育为超常儿童提供了适合他们的教育,是因材施教和教育公平的科学体现。

我作为一名八中少儿班的学生,和我的同学们一样,是非常热爱少儿班这个大集体的。在我们中没有高干子弟,都是因为适合少儿班才进入少儿班的,有的同学甚至在小学阶段没有上过任何奥数、英语等课外班。

我们的老师们也都十分认真负责。不仅上课用各具特色的方法帮助我们完成大量的学习任务,每年少儿班招新生时,老师们还会付出许多自己假期的休息时间完成各项工作。此处为我们的老师点赞!

最后再附上一篇我班同学cyr写的文章。

这两天,我得知教委责令学校停止早培班招生。面对这样的新闻,各种说法莫衷一是,但我想,作为一名已经在八中少儿班就读了快两年的学生,我似乎更有发言权。先不从教育制度这些大的话题上扯,我只是想代表我自己,用典型的少儿班理性思维来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我想确认一点,那就是我们少儿班学生应该是最了解少儿班的人,而判断一个人有权评论一个事物与否的最基本的标准就是他(她)是否对该事物有足够的了解。我们不是被拔的苗,我们在少儿班这个大家庭里每天开开心心,一般学校作业要写到半夜,而我们最多写两个小时;我们有自己的文化,而如果在一般的学校就会显得格格不入;我们有时也会吵起来,但这是因为我们有共同语言(即知道对方在说什么);可能一般大家都喜欢outstanding,可我们最喜欢unique!

今天,我写这些可能很多人都认为是无稽之谈的东西,就是想表示,我对教委这个草率、鲁莽的决定感到无比的愤怒。虽然我知道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但我也请求请不要因为一群体的数量之少而忽视他们,可能对全北京的学生来说,我们只是极少数,但对于我们每个个体来说,这个政策可能会影响我们的一生。我很不喜欢拿北京这个大体的百分比说事,因为你在这里所忽视的少数,对于他们每个人来说都是百分之百!

为什么小树都能使劲儿地争抢阳光,我们却要被压抑,连竞争的机会都没有?为什么?为什么?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