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场名为“重点学校该不该取消——义务教育均衡化的改革路径探讨”的研讨会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北京大学民办教育研究所主持下举行。有与会专家提出一个说法“入学如进麦当劳”——麦当劳的产品是完全标准化的,国家也应该解决义务阶段学校设备和师资不均衡的现状(4月2日《21世纪经济报道》)。
今年“两会”期间,在央视《与春天相约》的节目里,当主持人征求观众对两会的期盼时,有一位观众就提出:“什么时候孩子入学像进麦当劳一样就好了。”观众希望均衡教育资源,学校能像麦当劳那样,从根子上解决择校的问题。专家在取消重点学校的教育研讨会上也提出了这一观点。值得关注与探讨。
按照专家的说法:教育产品完全标准化,是解决择校难题的合理路径。在我看来,这是一种相对理想化的路径,在现实中操作难度比较大。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毕竟不同于商业资源配置,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教育科学也不同于麦当劳产品,强制全国各地统一教育资源配置并不现实。但是以省市为单位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应该可以做到。
在追求教育公平的期待中,尽管不少地方正在淡化重点学校的说法,但是由于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问题进展缓慢,重点学校也不是说取消就能取消的,重点学校正在被“示范学校”之类的新名称取代,但是重点学校内核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择校的问题一直屡禁不止。
说到底,择校问题就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产物。学校布局、就近入学范围与公众就学期望值不一致,优质教育资源尚属“紧俏商品”,根本不能满足公众的实际需要。优质教育资源为何这样少呢?实事求是地讲,近年来,教育资源经过整合,薄弱学校的情况有所改观,但是学校之间的差距仍然不小。既有硬件设施的差异,更有师资力量与教育环境方面的差异。我们现在谈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与扶植薄弱学校发展,大多停留在补充硬件设施的阶段。如果说硬件设施重要的话,衡量一所学校好坏的标准更要看师资力量与学校教育氛围。何况,在教育投入尚未显著增长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也不可能大规模投资薄弱学校,因为名校基础本来就不错,投入名校效果立竿见影,地方政府往往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少数名校上。
而且由于教育评价机制单一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之间教师的物质待遇与事业发展环境也不一样。学校对优质师资多采取保护措施,甚至到处挖优质师资,造成师资流动困难,这也是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的一大壁垒。由于校际差异,优质教师资源不但难以向薄弱学校倾斜,而且有向名校集中的趋势,形成了薄弱学校招不到学生,重点学校爆棚的局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在起草之中,教育部正在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择校问题无疑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入学如同进麦当劳”就是一条解决择校难题,促进教育公平的朴素建言,期待在新一轮教改中引起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