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西宁市小升初招生政策变化解读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2016年西宁市小升初招生政策变化解读

2016-06-30 00:00:00     标签:小升初政策

变化一:适龄儿童、少年全部实施网上入学信息登记和预报名

为避免生源分布与招生计划不匹配造成招生秩序混乱,2016年西宁投入76万元研发了小学适龄儿童入学预报名信息采集系统和小升初报名分配管理系统,城区小学一年级全部实施网上预报名,小升初试行网上信息采集,通过预报名和信息管理系统,教育行政部门可及时掌握适龄学生学位需求变化,尤其是能提前摸清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需求,为教育部门调整招生范围、统筹调剂学位提供了较为准确的数据信息。

变化二:小升初毕业生入学资格审查方式得到了进一步规范

由于小学毕业生分配工作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录取分配主要依据是毕业生户、房信息。户房信息审核工作复杂、繁琐,需要联动公安、房产、工商、税务等部门,2016年对祖孙三代使用同一户口簿的“大户口”毕业生户房信息审核,严格依据《城市房地产权属登记管理办法》,由其法定监护人向房产部门申请查案并出具无自有房产证明,这一做法既规范了房产信息的审核办法,又减少了教育行政部门入户调查工作量,并从源头上有效遏制了非正常跨片区择校现象,有效保障了毕业生相对就近入学的合法权益。

变化三:完善了“流动人口”入学办法,有效控制了学生无序流动现象。

首先,根据西宁市《外来流动人口适龄儿童少年来宁接受义务教育入学管理暂行办法》(宁教基〔2014〕84号),规范审核在校非户籍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条件,依据居住证和房产证(或房屋租赁登记备案证明)相一致原则,调剂分配到辖区学位空余公办学校,有效遏制以流动人口子女名义的变相择校行为。其次,充分利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组织实施小升初工作,完成了小升初招生分配管理系统与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有效对接,提高学籍管理信息化水平,为小升初毕业生入学信息登记、划片入学、遏制在校学生无序流动及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等提供基础性保障。

变化四:西宁市五一学校、第十三中学改扩建完成,祁连路和滨河路沿线、北山地区适龄学生能够就近入学了。

新建五一学校占地面积11721.6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0多平方米,是一所办学规模为30个教学班的双层叠加式建筑的学校。学校将紧跟西宁教育改革发展步伐,本着“五育并举、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办一所人民满意、家长放心、学生受益的九年制优质学校。

西宁市第十三中学改扩建完成后,现占地面积17828平方米,建筑面积26560平方米。建有16000平方米回字形的五层教学区,10000余平方米的地下、地上、空中艺体活动区,学校办学设计规模为30个教学班,校园环境精致典雅。近年来,学校生本教育的实施和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全面发展营造了教学相长、愉快合作、发展特长、多元自主的学习环境,教育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升,正在向优质初级中学迈进。

两校投入使用后,满足了该地区1000余名学生的就近入学需求。

变化五:西宁市第二十八中、回族中学、虎台中学初中招生计划扩大,为适龄学生就近入学提供了更多学位空间。

2016年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对城区所有义务教育资源现状、布局结构、生源分布、迁移等进行摸底调研,依据未来六年适龄儿童、少年就学需求,统筹谋划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撤并了二十八中、回族中学高中部,扩大初中招生计划,统筹整合了区域各初中学校招生范围,缓解了东区的超大班额现象,也满足了1800多名在校流动人口毕业生在宁继续接受初中教育需求。

虎台中学撤并高中部,有效增加初中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总量。及时解决师大附中缩班后该片区海晏路、盐湖巷、五四西路及海湖新区入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快速增加带来生源压力,满足更多毕业生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