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分享的是一位家长写的一篇关于教孩子学奥数的文章。很多优秀孩子的家长,其实都做了很多平凡的朴实的不值一提的不能上纲上线的具体事情。他们不是教育专家,也没有什么高深的教育理论,只是记录了一位普通父亲陪伴孩子学习奥数的经历和思考。或许文中的观点和你看到的很多文章不一样,我只能说,再完美的理论,不可操作,都是说大话,适用就好,有效就行。
我儿子是1997年出生的,那个年代北京除了海淀区,其它地方学奥数的孩子还不是很多。我们住在石景山区,先是隐约听说有个华罗庚学校,三、四年级开始招生,据说凭着这里的成绩,就可以上人大附之类北京市最好的中学。
当我听说世界上有奥数这么回事的时候,我儿子已经上三年级了。我家附近有个老师组了个奥数班,我儿子所在的小学一年级有四、五百个学生,当时只有二十多个孩子报了名。
儿子四年级的时候(2006年),我意识到奥数这件事不能再耽误了。于是跑到新华书店,买了一套《仁华学校奥林匹克数学》教材,不是说这套教材有多好,而是因为当时根本不知道有别的。
一开始,我是雄心勃勃的。我的原计划是,四年级上半学期把《仁华学校奥林匹克数学》三年级的课程学完,下半学期开始学习四年级的课程。这样虽然孩子在奥数上晚了一两年,但是这样追赶从时间上也是不输于别人的。所以我安排儿子周六、日和所有节假日早晚各跟读一小时英语之外,其余全部时间都用于学习奥数也就是上下午各三小时共六个小时。
我认为这样够狠,够强。但是后来意识到,仁华学校奥数课程的练习题量太大,想让孩子用一年时间学习两年仁华学校的课程,根本就是痴心妄想。
而且,由于追赶进度,问题很快就出现了
我们赶集似的把仁华学校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所有专题都学过了,习题也都练过了。孩子因为都能接受也没有产生任何对奥数厌烦的情绪。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奥数从来就没有触及到儿子的灵魂,他也从来没有产生过任何乐趣。我们所经历的,仅仅是一种机械式填鸭训练。在整个奥数学习过程中,儿子缺少了独立思考与消化吸收的过程,缺少了那种艰苦努力后终获成功的喜悦心情,缺少了冥思苦想后豁然开悟的感受。
如何在家自学奥数思考习惯的培养远胜于题海战术
从前我以为,所谓数学就是熟能生巧。而熟能生巧,不就是题海战术吗题见多了,做多了,解题思路自然就开阔了,做题速度也会快得多。所以我从前一直注重儿子的奥数整体学习时间和习题量,而忽视了让孩子充分地独立思考问题。而独立思考,对于奥数学习来说,才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儿子从四年级开始在家里学习三年级的奥数教材,为了能够及时赶上进度,我把时间安排得很紧。基本上是周末两个白天讲两个专题,上午讲例题,下午做习题。孩子一边做题,我恨不得在一旁掐表计算时间,稍微有一点不会,我就赶紧告诉他答案。因此孩子从来没有机会进行长时间的思考,也就从来没有机会体会思考带来的成就感。
还有一件事,就是儿子上中学时,不论是数学题还是物理题,难度都远远不及小学时做的很多奥数题,但是他应付起来却不尽人意。这恰恰说明尽管孩子做过很多难题,却并没有养成爱思考的习惯,以及通过思考闯过难关的习惯。而儿子班里的有位同学,小学从未学过奥数,但勤于思考,应付那些难题反而更加得心应手。
因此,假如有机会再来一次,我还会让儿子从四年级开始学习奥数,但是我会把一年级的奥数题拿来,用最简单的题目,训练孩子思考的习惯,培养孩子思考的兴趣以及思考带来的成就感。
不论多么简单的题,孩子做不出来,我也不会着急不会焦虑。难度不重要,进度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想尽一切办法引导孩子思考。如果孩子爱思考了,奥数学了多少专题,甚至学不学奥数真的已经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