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小升初择校的结局是一所民办学校录取,基本属体制外,虽能参加中考但无竞争力,主要考虑高中或大学就走出国门。
原文标题:2016与梦同行2016小升初心得【本文为WeijunTong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孩子基本情况:区知名公办小学,成绩属中等偏上
学术准备经历:
1.数学:三年级暑假开始带小孩上学而思奥数班,上了一期之后购买网络课程。由网络老师授课,自己辅导,每2周左右上一节课,断断续续学到五年级毕业;
2.小五班:四年级暑假读了上外附中小五班,之后又上了一期班,随后退出;
3.期间未参加任何学术竞赛
考察学校范围:对口公办初中(无入学门槛);区二流(以中考结果排位)民办初中;区一流(以中考结果排位)民办初中;国际化双语学校(体制内,但基本不参加中考);英国(排名靠前)私立学校
考察方法:在校生/最近毕业生沟通,学校放学时校门口学生、老师及家长(精神)面貌观察,网站查询
初步结论(基于学校考察及学术准备经历,仅供参考):
1.(学而思)奥数需要家长全过程陪伴及内容辅导,否则负面作用更大会打击学生学习兴趣。尽管其课堂老师还是蛮负责的,但考虑其难度,对大部分小孩来说需要家长的全面陪伴才能真正有所掌握及提高。
2.上外小五班不建议:只有~10%的面单名额,且受制于办学机制,无法让老师真正负责,在读期间竟然发生了学生不足,临时并班上课的情况。同时,若不出意外,~10%的面单应属于那些入小五班前就已在数学,或英语方面已经(通过补习班)领先了一大步的同学。因此从拿面单角度,大部分同学只能是陪太子读书。从学术提高的角度,考虑其办学机制无法让老师真正负责,仅凭教师个人责任心,对学生来说也存在风险。
3.不能指望体制内初中提供素质化教育:体制内(公办/民办)学校受制于公办以及部分民办教师的事业单位编制,以及中高考紧箍咒,无法提供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化教育。对口公办/(一/二流)民办主要区别在于,生源,以及学校/老师对中高考的看重及紧张程度,所有这些都反映在学生、家长及老师的脸上。但这些学校皆无动力、能力、及空间提供全面素质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