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海幼升小时候,对口就不好,小孩白纸一张,作为父母只能花功夫在2016上海小升初择校。家里附近没有好的民办,经过各方努力进了一所附近的芭蕾舞特色小学。五年下来,小男生在舞蹈上没有建树,权当锻炼身体,唯一的一次上台表演即是毕业汇演,我们非常满足,也非常庆幸小学里遇到的老师都很好,小家伙如一块海绵一样吸取各种知识。小学生活里,对他来说,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拿着一本书,做一条开心的书虫。
原文标题:2016与梦同行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本文为上海家长帮mermaid73原创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因为对口不好的状况在小升初时得不到改善,所以必须继续走择校之路。在小朋友一年级时候,我们就非常清楚这点:要择校就是奥数和幼升小时认识的战友,从一年级开始,我就让宝贝去读著名的机构。挑了最好的老师,秒报了班。可是上了之后,小家伙并不是很喜欢。的确,这是场挑战。没想到,最先是我败下来,二年级下,我生了一场大病,无法再冒着生命危险陪小家伙继续搞这场革命!
三年级到五年级,小朋友就拿了几本奥数书,自己翻翻,找点顺眼的题目做做。然后,每年参加了四大杯的几次比赛,均以失败告终。每次杯赛成绩都是非常接近,离入围差一口气,成绩稳定一直是他的特色。不过小家伙几年的奥数自学或多或少也锻炼了思维,学校数学从来没觉得难。其它语文,英语的比赛,跟着学校老师让报名的节奏,去参加了一些,也得了些奖,这些东东对写写简历只能充数,一流名校的老师基本是忽略这些奖项的,这情况在这次小升初中如实地得到了验证。唯一比较有分量的奖项,也只有英语的全能五星了。四年级报名参加,没有得奖,那时候刚开始学新概念二,到了五年级参加比赛居然得了两颗星,是听力和作文之星。
由于奥数的失败,择校变得有点困难,但是也要硬着头皮上。孩子抓好校内学习,家长就负责研究家长帮帖子,听前辈的指导,打探各种消息。择校一定要进行,策略一定要随着情况不断改变。
在小升初过程中有一个很关键的东西,就是对小孩的定位。由于小家伙所在的小学并不是地段对口学校,所以学生、老师整体素质还是可以的。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小朋友成绩一直保持在学校的第一集团。但是,由于学校一直不公布年级的排名,所以,我们也不能对小朋友的能力进行精确估计。但是觉得小家伙学习中上水平肯定有的,而且成绩非常稳定。
于是本着这个特点,我们基本选择二流民办为主,一流的就选了两家,其中一家是上海排名第一的民办初中,另一家是家里附近今年新开的民办初中,都是有爹的初中,所以都是大热门。可是非常失望,这两家居然都没给面试资格。这是整个小升初的唯一败笔。而其他一流民办当时考虑到路远,负担比较重都没下手。也许对小家伙能力有点低估,我现在后悔应该多投一些一流的有住宿的民办。因为后来参与的二流民办和本区最好的公立学校入学考试,小家伙居然全中。在反复纠结距离、交通、住宿、公立、民办的问题后,弃了其他,只留下了住宿管理严格的,交通方便的一所二流民办,当时也就一心一意想读这个学校了。
然而,在小升初的最后阶段,我们又去试试上海两所闻名的公立外国语学校。其中一所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给面试资格,而后面一所给了面试机考机会。结果又是一击即中,全家坐下来一起讨论权衡了一下,放弃了原来的民办中学,确定了这所公立的住宿的外国语学校,毕竟在本区也算是老牌的好学校。整个小升初终于结束。一张录取通知书,结束了为期半年的焦虑的纠结的时光。
由于我家小升初最初定位就是择校,没有公办保底,所以整个过程也是比较焦虑和难熬的。心理不断调整非常重要:
首先,保持平常心,这非常重要。开始心里唯一的想法就是要摆脱地段。没有奥数证书,所以基本就是裸投。结果也验证了奥数是敲门砖这句话。所以,心态一定要好。择校毕竟是双向选择。奥证,推优等对进入名校是非常有用的。当然,再加上好的小学出生更是有用的。对于小五班,我家也曾经读过一个,但是效果大失所望,还是要读其他的奥数班效果更好。
其次,广撒网,绝大多数负责的民办都能给每个小朋友一次机会,即使是在最后的大面,好多民办包括一流的,也会有一点点机会,牛蛙毕竟有限,他们的弃坑对小青蛙而言就是机会。
最后,有机会尽量去抓住,当然也要有准备。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回首一下,2016年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像是在做梦。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我家最初最高的目标进一流民办,虽然没有实现,但最后也进了小家伙喜欢的学校,也许这个学校今后能为他成长提供更好的舞台。扬长避短,抓住机会,是小升初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