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语文小升初阅读答题技巧,希望对各位孩子的阅读答题有所帮助。
1、标题作用:
(1)形式新颖,吸引读者兴趣。
(2)揭示文章主要内容
(3)点明文章中心,突出主题
命题形式:给文章加上一个标题。
答题思路:找文章的核心人物、事物、事件等。
人(人物特征+所叙述的人物)
物(事物的特征+所叙述的事物)
事(事件的性质+所叙述的事件)
答题范例:《小摄影师》/《窃读记》/《无奈的选择》
2、概括文章内容/中心思想:扩展标题法+六要素概括法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命题形式:请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概括文章内容/中心思想。
答题思路:①中心句一般出现在开头、结尾或中间。
②概括文章内容:涵括时间、地点、人物及思想情感。
答题范例:本文的中心句是。
文章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抒发了。
(2)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命题形式:1、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2、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感觉?你认为重要吗?为什么?
解题思路:①文章中心/作者思想感情
②表态度
③结合自身谈原因
答题范例:1、我觉得(本文主旨/思想感情)。我认为很重要,因为。
2、文章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抒发了
3、句子分析:
(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①它本身的含义与在文中的含义;
②表现的事物(人物)特点(性格品质)
命题形式:如何理解(文中的一个词或一句话)?
答题范例:XX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作用,表现了(性格特点)。
(2)分析:指出修辞+语言效果+表现特点(性格品质)+作者思想感情
常用修辞手法作用--
a*比喻: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
点,表达了(人物)的特点,体现了感情。
b*拟人: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
形象地表现了的特点(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c*排比:这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句式更整齐,加强了语气,着重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d*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e*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若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f*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事物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感情或特点。
g*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文学气息,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h*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3)联系上下文,直接找答案,联系时代背景
答题思路:①表层意思
②联系上下文,分析深层意思
③作用,如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总起、过渡、铺垫、总结
④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手法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4、文章运用的表现手法/写作手法及作用:
命题形式:这句话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手法?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题思路:①明确写作手法(前后照应、欲扬先抑、象征、讽刺、衬托)
②结合原文,谈作用
答题范例:使用了的表现手法,(作用)。
前后照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欲扬先抑: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对象,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象征:把特定意义寄托在描写的事物上,表达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讽刺: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
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衬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对比:以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特点。
伏笔: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事情作暗示,为下文XX情节发展作铺垫
烘托、渲染:表现了XX环境,营造了XX氛围,抒发了XX情感,突出了XX主题。
5、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正面、侧面描写
作用--
①外貌(肖像):描写了的样子,对人物进行细致刻画,表现了
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语言描写: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表露人物XX感情,揭了人物XX的内心世界。
③动作(细节):运用的动词,生动、准确地刻画了,显示人物XX
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④心理(神态):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
复杂的XX心理进行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XX精神世界。
(2)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作用--文章着重描写了X环境,烘托一种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
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交代了人物的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②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③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6、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命题形式: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本文采用了?有何作用?
答题思路:①明确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②结合原文,谈记叙文中该表达方式的作用
议论: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抒情: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力。
描写:人物描写(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记叙:使文章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说明:使文章说理透彻详细,语言精准,结构严谨。
答题范例:本文采用了表达方式,(作用)。
7、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表现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表现了
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体现不出与事实不符。
8、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9、线索顺序
1、线索
命题形式: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答题思路:①明确线索(核心人物、事物、事件、事件、地点、作者情感)
②作用
答题范例:本文的线索是,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2、顺序
命题形式:本文的顺序是什么?
答题思路:①明确顺序(顺叙、插叙、倒叙)
②作用顺叙: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倒叙: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答题范例:本文采用了,更加突出。
10、某段/某句在文章起什么作用:
(1)开头,作用:
A、引起下文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C、照应文章标题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此段在文中,作用:
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3)结尾,作用:
A、总结全文B、揭示文章主旨C、照应前文
D、照应题目E、引人深思
11、仿写句子:
①句式结构相同,包括:修辞相同,字数相近,词性相对
②逻辑正确
③注意情感的积极性。
12、对联。
①讲究押韵,讲究仄起平收。仄音:上声、去声;平音:阴平、阳平
②修辞相同,字数相同,词性相对。
③注意上下联语意的相关、相融。
公式:①名对名,形对形,动对动;②山对川,日对月,天对地;
13、读图题。
公式:①分析画面构成要素。看清上中下或左中右各有什么,画面的主题词或标题是什么,画面中的人物语言有什么。
②给漫画写题目的公式:题目+内容+启发。
③结合画面含义,说自己的看法或得到的启示及提出自己的意见,要分要点来写(写成1、2、3)
④给画面定标题,要不能离开画面含义或寓意。
⑤说画面的寓意,也就是看到A联想到B,A、B具有共性。
一、说明方法
命题形式:文章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都是为了说明什么?
答题思路:①明确说明方法:打比方、举例子、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作诠释(两列两比,下诠分举)
答题范例:本文使用了说明方法,
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特征/事理。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
更有说服力。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
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理的特征/事理。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二、理解词句
命题形式:文中一词是否可以删掉?原因?(多表示程度、数量、
范围或性质的词语)
答题思路:①否
②解释要删去的词语的意思
③联系原文分析删去该词之后句子意思的改变
④体现怎样的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答题范例:不能删。因为意思是,删去该词后会,体现了说明文特点。
命题形式:按照合理的顺序,一句应该补在处?为什么?
答题思路:①判断句子或文段是在文首、文中、还是文末
文首:统领全文,总起全文或引出下文
②作用文中:承上启下
文末:总结全文
答题范例:补在,因为。
三、提出说明文说明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命题形式:①从上文对的说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②针对文中所提到的问题,请你提出几条合理的建议
答题思路:①在原文中寻找答案
②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去提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