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还是就近入学吧,至于是否‘推优’,‘推优’的标准还要等教委公布小升初政策以后才知道。”海淀区某小学教学主任李老师谈到小升初,言辞谨慎。“不管哪种方式,家长们都会有喜有忧。”
记者在联系小升初话题的采访时,得到的普遍回馈都是,话题太敏感,不敢轻易发表言论,怕造成误导或说错话。面对家长们让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期待,教师、校长身上的压力也可想而知。
“取消共建班” 一个永久的话题
北京市某区一所中学的陈校长(化名)表示,小升初的政策每年都在变,但是变化的力度又很有限,并不能根本性地解决问题。去年,共建班、特长班、学科实验班,特色班种类名目繁多。今年,取消学科类的特长班,但其他的特长生仍然可以招生。至于共建班,能够取消的可能性可能更小。
“共建班说实话就是一个收费班。”陈校长表示,所谓“共建”就是要与学校有一种共建的关系,可能以单位对单位的形式如当地的大企业或部队等,名义上是单位交纳赞助费帮助职工子女接受优质教育。但事实上,现在不少单位都取消了这块“福利”,虽然是单位共建,但实际上很多共建生还是家长自己掏的钱。
陈校长认为,取消共建班是今年两会讨论的一个重点问题之一。但是,即使取消,也可能挡不住一些有钱、有权的人送孩子进来。“现在学艺术、体育的学生,希望通过特长生的身份升学,但是毕竟特长生的招生名额更加有限。”因此,特别对于今年刚刚转为公办校的体制改革校,还允许在全区范围内招生,学生学习奥数、英语等对进入这样的学校还有一些帮助。这也就是为什么奥数和英语如今仍很受追捧的原因。
“小学生简历眼花缭乱”
北京某初中刘校长表示,小升初的面试一般进入四五月是高峰时间,但是不少学校都提前进入。历年来看,取消考试后,各学校招生学生变成了大面积面试。至于招生政策,各个学校会在市统一政策的前提下判定各自的标准,这主要看学校的性质。
有的体制改革校,转制以后,区里为了留住本区的好生源,仍然允许这些学校面向全区招生。那么如何招生,恐怕还要继续采用去年的一些方法,如面试等。
对于普通的优秀初中,除了对体育、艺术特长生进行一些面试外,其他的学生都是采用电脑派位的方式,另外就是共建班。“但共建班名额很有限,一般对整体没有太大影响。”刘校长表示,自己在去年参加学校小升初面试时,首先是看孩子回答简单问题的情商、行为习惯以及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是否非常极端,还是主流的价值观,还有就是是否符合孩子本真的一面,这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才是英语等内容的面试,比如英语,就会进行一些简单问题的沟通,重点考查英语口语能力。 “现在孩子们的证书已经泛滥成灾了,我从来不会看中。”刘校长介绍,看到不少家长带孩子来到学校时,拿着满满一包证书,让人眼花缭乱。“我一般都会说,请您收起来,我没有时间看。”刘校长说,其实他更希望孩子小的时候快乐、活泼,而不是天天被这样那样的培训班充斥着全部的童年生活。
教育均衡发展是解决之道
“小升初问题如此敏感,归根结底,还是国家教育均衡化做得不够彻底导致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教育专家表示,国家也在逐步解决教育均衡化的问题。“均衡发展如果不能落到实处的话,小升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都是白搭。”
该专家表示,教育均衡化发展,首先要鼓励优秀教师去薄弱校。但是,仅鼓励是不够的。最重要的就是,小学、初中、高中各层面的教育,教师的待遇应该保证可以在任何学校都能持平的,否则谈均衡发展是没有意义的。“收入和待遇不能保证拉平,就会造成教师在不同学校收入的不同。”现在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家长,人们的普遍观点是优秀学校要比普通学校好,优秀学校的教师水平就要比普通学校的水平高,甚至优秀学校的领导也要比一般学校的领导水平高。
除了教师待遇以外,国家鼓励教师到薄弱校授课,还应采取一些配套措施。比如,校级骨干的教师如果进入一所薄弱学校,可能会成为区级骨干;区级骨干的教师进入薄弱校就可以成为市级骨干等。“当然,这个骨干也是需要每隔两年或三年考评一次的,不应终身制,不应影响教师的持续发展。”另外,优秀学校的领导进入薄弱校,在行政级别上有所体现,不同级别之间的差距也适当拉大。新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也应该给与相应的政策鼓励其进入薄弱校。
陈老师认为,这些政策对教师才是真正有吸引力的。“现在很多政策都是不疼不痒,不能触及实质,那就不能根本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