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内幕曝料:2009年北京小升初为何成为一道迷人的谜?!
据从研究教育的渠道得到的信息,2009年北京市小升初的政策实际早已经制定出来,之所以不断推迟公布,其实其中存在着巨大的博弈,有着难以言明的“内幕”。
天降压力:北京市作为全国最发达的教育“圣地”,在年初的全国30个大中城市的教育调查中,北京市民对义务教育中广泛存在的择校、择校费、小升初模式、学生负担沉重等诟病很深,许多主要指标均名列倒数第一,令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人士“惨不忍睹”,不得不反思;3月1日北京贯彻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开始正式实行,其中的很多规定令JW诚惶诚恐;目前,国家教育发展纲要正在温家宝总理主持下紧锣密鼓征求各界的意见,预计今年9月1日新学年开学前对外正式公布草案,北京目前反应出的教育问题,诸如:教育师资不均衡、升学推优显现深层弊端、课业负担沉重、家庭教育支出成倍增长、教育公平缺失等铺天盖地,实在有失教育之都的颜面,缺乏和谐的氛围……北京市今年的小升初恰是在各种矛盾、焦点交织之时要走上前台的,政策的制定者不得不顾及各种反应,恰如如履薄冰,等待也实属无奈!北京的小升初目前是积怨最深的教育矛盾的集中反映,如果“失策”不仅会贻笑大方还会成为替罪羊,还是让这颗定时炸弹晚点响吧!
千夫所指:北京的小升初造就了“全能”的家长:学校要打探、关系要挖掘、金钱要甩出、孩子要拼上、时间要掰开、工作要放放、“气功”要练练、马屁要拍拍、夫妻要吵吵、房子要换换、户口要动动、课程要学学、谣言要听听、眼泪要流流……小升初何止是怨声载道、又何止是内心煎熬?指责不绝于耳也就顺理成章了。哪一个小升初的家庭不曾有过那惊心动魄的别样生活?2009年的小升初在飞舞的唾沫中又怎能不姗姗迟来?
左右为难:北京市的小升初方式至少有7、8种,哪种不关系到一部分利益集团:共建能不考虑?培训班就这么完了?收上的钱怎么交待?共同的利益怎么维护?学校怎么安抚?拿谁开刀?先割谁的肉?难啊!怎能不走一步看一步?先让各区县先露头吧,探探路再说。
其实,北京今年的小升初还有另一道谜一样的迷人风景,人人都想看到。
谁不想小升初更加公平?谁不想减轻负担?谁不想实行素质教育?谁不想义务教育有口皆碑?JW近来推出了一系列配合大政方针的“喜人”措施:不允许办培训班选拔、不允许考试选拔、自查自纠限时上报、顶风“作案”要处理等等。这并不迷人,其实倒更像是“谜”人!
实现较公平的义务教育,切实回归基础教育的本来面目,切实减轻家庭的负担、学生的压力,使上述推出的政策真正得以实施,根据目前的情况,在短期内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才能从“谜”人走向“迷”人。
第一,完全取消小升初推优政策。推优政策从深层次讲是违背义务教育法的。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把学生人为分成三六九等,缺乏发展的眼光,伤害未推优学生的自尊。使义务教育阶段的大众化教育变成了精英教育,使基础教育的普遍性变成了选拔性,明显违背法律。不完全取消小升初的推优政策,学校就会人为地被划分出“重点”和非重点,这也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家长只能对“重点”趋之若鹜!推优政策还容易导致JW、学校、校长、老师权限过大,滋生教育领域的腐败,造成不良社会风气,影响教书育人的本来意义。
各个“重点”中学除了从推优中获得一小部分优质生源外,还会为了升学率、知名度,变相采取各种具有客观检验标准的培训班、特长班等来选拔“优秀”生源,强令禁止只能是从明媒正娶变换成暗箱操作。很大一部分家长会因为自己的孩子不符合推优条件又无法花钱上培训班而失去选择名校的机会,这就变得更加不公平,堵死了很多优秀孩子的发展之路。
第二,所有的中学均实行大派位。也就是说根据就近原则和学籍管理规定,任何一所中学不分重点非重点均实行机会均等的对口大派位,各个学校所有的生源均来自大派位,让任何一个学生都有平等进入任何一所中学的的机会。这样可以切实减轻学生负担,重点中学的选拔也会因此失去任何意义。
第三,明确责任,严格执法,有错必纠。JW虽然发了文件,让培训班终止,但措辞力度不够,自查自纠怎么可能彻底?责任不明,缺乏执法细节,相关的惩处配套措施没有看到只言片语,政策不能做秀,必须严格贯彻实施。比如,要规定界限、执法细则、处罚规定、监督机关、行政责任等等。否则,以上各项规定的出台也许初衷是好的但只能是适得其反甚至起到不良作用。
但愿2009年的小升初不要再成为北京义务教育中的“迷中谜”。
闻风
2009年4月19日
点击查看原帖,与闻风交流:http://bbs.eduu.com/thread-16372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