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起,北京市中小学校招收共建生的人数将逐步压缩。据悉,西城、石景山等区县明确要求严格控制并适度减少共建生的招生比例和人数。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本市将严格遏制“假共建”——即借助共建名义进行择校的做法。
“共建”近年来已成为本市中小学招生的一个敏感词儿。业内人士分析,部分资源强势的单位和一些优质中小学签订协议,在缴纳一定费用后,学校将为单位员工子女提供入学名额。这种做法虽然解决了部分大单位职工子女上学的问题,但客观上对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的原则造成冲击。
据了解,目前本市部分学校的“共建”还出现“变味”的现象。本市一位城区教委负责人分析,有些学校在小升初招生时,由于推优、特长等方式未能解决完择校指标的问题,便为学生找个单位,双方签订一个假协议,结果使学生摇身变为“共建生”被中学录取。
从今年起,部分区县已着手规范和清理现有共建生的比例和招收规模。西城区教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区教委将严格控制、适当减少小升初“共建”单位数量和接收“共建”单位职工子弟数量和比例,原则上不再审批新的共建单位和共建学校。从2009年起,在2至3年内逐步规范和清理“共建”单位职工子弟入学。石景山教委有关负责人透露,初中校与其他单位建立共建关系,须经区教委批准,严格按照比例接收共建单位职工子弟,共建生总人数要有所下降。据悉,东城今后将逐渐缩减小升初共建生比例。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本市将严格控制共建学校的数目和学生人数,特别要治理“假共建”行为。区县教委要统一批准共建单位、协议和学生名单,统一收取共建资金并统筹使用。本市一位教育强区教委负责人甚至坦言,今后区县一级公司很可能无缘“共建”的入学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