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送孩子去上奥数课,刚走到半路上,接到学校电话说教育局又开始查封了,所以只好暂时停课,具体何时再上,要看具体情况。只觉得心里特别的憋屈,我们究竟招谁惹谁了?孩子是学习,又不是偷不是抢,怎么搞得跟做贼一样?
去年引发对奥数的声讨源于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吴向军委员痛批奥数,接着7大高中名校校长承诺坚决不从奥数班招生,今年两会期间似乎还好,貌似平静。谁知道最近我们的华商报再次掀起了一场全场痛批奥数的运动,大肆炮轰,一片讨伐之声,铺天盖地地卷来,有的人甚至武断地、片面地对奥数大肆扼杀、抨击、否定,大有不把奥数彻底消灭绝不罢休之意!并且言之凿凿,认为奥数简直罪不可赦,罪恶滔天!如有敢为奥数鸣不平者,在他们眼里犹如秦桧、汪精卫之流,甚至有过之而不及。因为满城风雨都是在说“奥数”错了,一时间,风声鹤涙,草木皆兵。就是这样的一种智力特长的竞赛,再次成了众矢之的,甚至成了人必诛之的“邪教”,正在学习奥数的孩子和家长犹如过街老鼠,大有愧疚之感,恨不能马上远离数学兴趣的学习。有关当局也不得不顺乎民意,出面表态要封杀!因噎废食,这种思路之荒谬,如同在倒掉洗澡水时连同婴儿也一起倒掉;牛奶被加入了三聚氰胺,就让奶牛从此不产奶……
在看了那些对奥数批评、打到、封杀、取缔的报道后,心有不平,如鲠在喉,奥数真的是那么大逆不道吗?回想起去年对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一片声讨,我纳闷,中国的教育这是怎么了?难道又一个文革时代来临了?我们的舆论这是怎么了?为什么不是右就是左?中国的百姓这是怎么啦?这也不要,那也不要,那要什么?禁不住想为奥数鸣不平。
不平之一,奥数是一门学科,而且对那些喜爱数学的人来说,还是一门终身受益的学问,不是邪教,凭什么要被打倒?
奥数的原初含义是“奥林匹克数学”,起源于1934年前苏联在列宁格勒举办的中学数学竞赛,1959年在布加勒斯特举办了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世人对于奥数的崇敬感,根源于人们对数字、数学源远流长、绵延不绝的敬意。古希腊的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曾宣称,“万物皆数”,“数是万物的本质”,是“存在由之构成的原则”,无论是解说外在物质世界,还是描写内在精神世界,都不能没有数学!数字、数学的教育意义在于,它挑战着人类理智的极限,不断获胜的人类据此一而再、再而三地明证着自身作为人类的高贵、彰显着自身日益强大的本质力量。从文化史的角度看,中国重政治、尊伦理的文化特质缺失了深厚的科学传统,但基于日常生活、生产的需要,中华民族却孕育了丰厚的算术传统。《孙子算经》、《九章算术》等等著作,令国人自豪;代代相传的“盈亏问题”、“鸡兔同笼问题”,来自于中国古代数学专著的方法和思想,至今仍饶有趣味,颇能益智,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凝聚了中国古代数学家的超凡智慧,是中华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学习它自然是很有裨益的。奥数里还有一些内容是平时数学课堂不讲,也没有时间去讲的一些数学分支的基础内容,以及主要的数学思想,如化归思想,特殊化思想等。这些都带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游戏性,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拓展他们的思维和知识面是很有帮助的。
所以,奥数并不像某些所谓的专家们说的一味地去追求难,追求怪,而是学生课内学习的延伸,也是课外更多思维方式的拓展。它以解决问题、训练思维为载体,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灵活性与系统性,加深他们对于生活中、数学中一些趣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让学生在“我怎么没想到”的感叹声中加深对数学的认识,在不知不觉中进步;更重要的是使他们逐步掌握一种严谨而科学的学习技巧和思考方法,拥有灵活敏锐的思维,为进一步学好各门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奥数于数学,正如同奥林匹克运动于运动,是数学领域的一种进步,一种升华,是源自数学源自生活的一门学问,它不是邪教,更不是害人的工具或门派,是真正科学的东西,奥数学习的最根本的意义是培养思维能力,教给学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给予人的是智慧,或者说得更通俗点,就是使人变得更“聪明”。所以说,奥数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理念,一种迎难而上的精神,特别是对孩子的意志力是很好的磨练。
不平之二,奥数是一个交流的平台,是发现人才的伯乐,是尖子生们的表演舞台,扼杀奥数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浪费人才,摧残人才。
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来说,都存在尖子生的现象,他们往往对这一门课有兴趣,也有能力和相应的学习方法,可以说,他们是未来相关领域的人才和希望。而我们现行的教材为了照顾大多数,不可能完全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即所谓“吃不饱”。这就需要补充和提高的空间,即所谓“开小灶”。而另一方面,有教师讲解辅导的学习效果,比单纯靠看书自学的学习效果显然要高出许多——要不然咱开学校干什么?此外,相近水平但又具有不同特点特长的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有利于学生的水平和能力更快的提高。所以,希望单纯靠教材或者依靠师生间“一对一”的模式代替奥数班的积极作用的想法,对于绝大多数尖子生来说,简直是痴人说梦。盲目封杀奥数班,对于数学方面的大多数尖子生来说,无疑是不公平的,他们以突出的成绩表明了他们既是这一学科的佼佼者,也表明他们的未来会在这一学科中成为接班人,并极大可能取得成就,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扼杀奥数是在浪费人才,摧残人才!
退一步说,封杀奥数对国家队在国际奥赛上的竞争力,也是有害的。众所周知,20年前,我国的国际地位与声望决不能同今日相比,开放交流的程度也较低,对于中学生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这项国际活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给予高度关注。这才使得我国成为奥林匹克竞赛大国,每年数学、物理、化学竞赛都要带回一堆金银铜牌。如果奥数本身有问题的话,教育部和各省市教委犯得着每年花费那么多人力物力财力组织进行各科竞赛的初赛、复赛、冬令营夏令营选拔尖子为国争光吗?既然奥数教育能似一个“伯乐”,为我们找到更多的“千里马”!而且这些“千里马”们也特别争气,以不俗的表现为国争光,这些好成绩在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中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实力。何罪之有?!
再退一步说,虽然大多数孩子都不适合学奥数。可奥数毕竟给了数学尖子生一个比赛的舞台,给了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探索数学,专研数学的动力。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可是我们的国家需要学科尖子。中华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需要发展科技,而新科技成果总是靠少数人研究出来的,培养他们,保护他们是国家教育的必要措施。科学的未来,必是尖子生们的表演舞台!给尖子生们一个竞争的理由,给他们一个努力的方向,给他们一个好的生存环境,何罪之有?!
因此,奥数教育作为一种用作激发大众对数学的兴趣,引起大家关注并选拔优秀人才的渠道,是必要并且促进社会发展的,就好比是一块璞玉有了些许瑕疵,难道我们因为这点瑕疵而否认它的美丽么?如果教育水平提高了,奥数已经是小学生的普及读物而不是枯涩难懂的竞争目标了,中国未来的科技也就真能出类拔萃地立于世界科技之林了。那个时候要不要奥数呢?还真是个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