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大虾:西安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的规则与方法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樊大虾:西安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的规则与方法

2013-01-18 18:04:46     标签:小升初经验

查字典西安奥数网1月18日 樊大虾老师是查字典“小升初帮帮团”栏目的专家,是西安知名的小升初语文教学专家。樊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西安小升初孩子语文试卷中普遍存在阅读问题提出了指点。

阅读很简单,只需要一点点“阅读公式”。

从教这么多年,教学的点点滴滴仅仅围拢在脑海里,还没想过把它们总结成文字。E度的朋友给了我这种动力,但由于近期的忙碌,加上打字速度实在难以满足自己的心理,一直没腾出时间来整理这些东西,有些辜负E度朋友的期望。近期,考试季开始,硬是逼自己来完成它,希望不是事后诸葛亮。

一、规则

1、请照顾老师的视觉底线和心理承受能力,好好写字,卷面整洁。

2、答题要有条理,有层次,答题要完整、简洁、具体、清晰,要惜墨如金,也要不吝笔墨。

3、仔细分析问题的核心意思,往点子上答。

二、“点”到“面”的思维过程

现在很多孩子阅读最致命的问题就是答不到点子上,要么不知说什么,要么一大堆话,中不到核心上。那么总结就从“点”开始吧。

前提: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

1、学会找问题中的“点”;

抓问题中的关键字词,想想题目问的是什么。

比如,有一篇文章叫《唤醒生命》,文后有一道题,“我为什么把风干的小鸟摆在橱柜里?”

这道题的关键词语“摆在橱柜里”,体现了“我”对小鸟唤醒生命意识的感激。而有一位学生把落脚点放在了“风干”上,以至于理解成“风干了好保存”。着实雷到一片。所以,分析问题中出题人的意图是很重要的。

2、学会归纳答案中的“点”;

·文章的中心“点”·出题人的意图

·表达的核心“点”·“点”是一个词语

3、扩大到“面”。

·解决问题的层次:内容——情感——结构

·解决内容的方法:修辞,表达方式,关键词

·体味情感的经验:喜怒哀乐愁思赞讽

·“面”是句子

例一:赏析下面文字。

留下我们四个人在空荡荡的站台上孤零零地站着,回想着已经远去的火车。《看火车》

分析:1、找点

·环境“点”:冷清、沉寂;

·情感“点”:“失落”“不舍”“留恋”

2、扩面.

·突破手法:环境描写

·完善“面子”:运用环境描写的手法,营造出冷清沉寂的氛围,烘托出我们在火车离去后的的留恋和失落之情。

例二:赏析下面文字。

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一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点燃一个冬天》

分析:1、找点

·内容“点”:活泼、快乐;

·情感“点”:爱

2、扩面.

·突破手法:修辞手法

·完善“面子”:这里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学生围在火堆边烤火时欢快的情景,侧面表现了孙老师对学生的爱。

进入论坛帖子内和樊老师交流

文中3篇阅读理解全文及问题

三、阅读思维自我塑造的几个方法

1、提取式

所谓提取式是指阅读赏析过程中通过提取句子中主要的词语进行赏析,然后对词语的内涵进行扩大,从关键词的意思扩大到句子的意思便可解决问题了。

如: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儿子)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龙应台《目送》)

这句话从理解上来看的确有一定难度,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句中有几个词语是很能体现整个句子要表达的意图的。比如说“无边无际”“凝望”“交会”等。“无边无际”是一个空间上的词语,展现了母子即将离别时难以割舍的情怀,“凝望”则体现了“我”对儿子的牵挂和不舍,“交会”刻画出了母子相互的留恋。经过分析,进一步提取出一个更能概括这句话内涵的词语“交会”。问题较好解决了,根据从“点”到“面”的思维逻辑。

答案就可以概括了:

“交会”一词写出我对儿子的牵挂与儿子对我的依恋融合在一起的情形,形象表现出母子间无法割舍的深情。

2、补充式

有时候,一位作者在语言的叙述过程中把话说得很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这就叫“留白”。这种留白,往往就是考核的重点。对于这种句子的理解,只需要将留白的地方补充起来,就能解决答案了——补充的内容就是答案。

如: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沉湎过去的回忆,是老人的专利。(张平树《进取》)这句话难以解决就在于它太简单了,但简单的句子有时候恰恰无从下手理解。很多学生解题时都会说“老人喜欢沉湎过去”,“沉湎过去是老人喜欢的”等等,仔细观察会发现,和没说一样。其实这句话很含蓄地收束住了,后面应该有句话没说。“沉湎过去的回忆,是老人的专利。”那不是谁的专利呢?应该不是年轻人的专利,年轻人该怎么做呢?应该勇往直前地向前看。这也就是这句话后面留的“白”。

则句子的理解应该是:年轻人不该在过去的成绩里面徘徊,而应该拥有一份进取之心,应该勇往直前地向前走。

3、逆向式

看孩子们玩走迷宫,从入口寻找突破往往会处处碰壁,而如果换一种思维从出口往回找,则线路要简单清晰得多。其实,学习的思维过程有时候也是这样的,当我们顺着思考难以理解时,不妨换一种角度,从结果往原因推理,答案反倒会容易找得多。

如:认真阅读加横线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人们这才发现——哪怕是只狗,也是要有尊严的!或者反过来说——它们比人更要尊严!(吴若增《军犬黑子》)

这也是一句很简单的话,很多孩子在回答时不知如何下笔,有的答“狗也是要尊严的”“狗比人更要尊严”等等。也和没答一样,这时候不妨换一种思维,句子说“他们比人更要尊严”,逆向思考,不就是说:

生活中有些人还没有够有尊严。这就是问题的答案了。

再如:认真阅读加横线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假如你现在感觉到吃什么都不香了,看再美的景致都不激动了,住再大的房子,坐再好的车,都没有幸福感了,一定是你变了,变得离真实的生活愈来愈远了。(刘燕敏《桂花为什么不香》)

仔细阅读会发现,这句较长的话语前半部分“假如你现在感觉到吃什么都不香了,看再美的景致都不激动了,住再大的房子,坐再好的车,都没有幸福感了”是整个句子的假设性条件,后半部分“一定是你变了,变得离真实的生活愈来愈远了”是结果。对于它的理解,我们不妨从结果开始着眼,“离真实生活愈来愈远了”就会产生前半部分哪种虽能享受充足的物质生活而却偏偏没有精神上愉悦的结果。那要是离生活近些呢?问题就好解决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我们贴近生活、感悟生活、热爱生活,就能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因此,思维的自我塑造是解决问题很关键的手段,学习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总结问题,阅读的品质才会从根本上得以提高。

进入论坛帖子内和樊老师交流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