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赶着牛犁地,牛开始很有兴致,农夫也很轻松,地也犁的有条有序;但是,慢慢的牛越来越懒散,不听指挥,于是农夫用鞭驱赶它,牛又开始很听话的有条有序的犁地了。其实教育也是同样道理,既要正面引导,也要反面催促,也就是我们常常遇到的奖励和惩罚。那么怎样的惩罚才能起到正面作用呢?下面就谈谈如何适当的惩罚:
十一、借助于故事、寓言、童话来教育
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切都是拟人化的──桌子会不高兴;书包会逃跑;树木会唱歌;这跟他们的认识发展是相符的。
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有没有效果,就要看孩子有没有理解到,只有理解了才会从根本上去改变。儿童感兴趣的是故事、童话、寓言,那么我们结合故事、童话、寓言里的形象来对孩子进行教育无疑是最有效果的。
十二、不要让孩子“自己想错在哪里?”
有些家长知道要给孩子反思的空间,但却不了解孩子的认识和思维发展水平。于是导致本来很好的教育方法在孩子那里得不到理想的效果。再者因为有的家长耐心不够或者正在做某件事情的缘故,通常呵斥孩子──“自己想错在哪里?”这种做法其实是很可笑的,如果孩子自己知道错在哪里了,也许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我们应该为孩子暗示或者明示改正错误的出路,要为孩子指点迷津。否则你的惩罚是收不到效果的。
十三、将惩罚进行到底
惩罚是为了让孩子体会犯错所导致的恶果,所以必须令行禁止,这样孩子就会深刻记得这次的教训而在下次面临同样情况时有所顾忌。如果孩子正在受罚的时候,爷爷奶奶或者其他家人前来“救驾”的话,无疑前功尽弃,收效甚微。
十四、惩罚要及时
一个错误的行为如果得到及时的制止和惩罚,当然效果是最佳的,因为孩子可以在第一时间反思自己的过错在哪里,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这种行为不被允许,通过说理,孩子能够很好的吸收。但是如果早上犯的错误,晚上才去说的话,孩子会以为是晚上的什么地方做错了。你如果再提早上的事情,他已经印象模糊了。
十五、惩罚后要说理和适度抚慰
惩罚是教育中很重要的用来规范约束孩子的手段。但惩罚毕竟会为孩子带来一定程度的痛苦,所以在惩罚的后期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惩罚是为了促使孩子改正某一个缺点,但孩子的认识水平有限,很容易对父母的惩罚行为产生曲解,他们也许会认为是爸爸妈妈不再爱自己了,或者是爸爸妈妈非常讨厌自己,因此容易滋生自卑和压抑的情绪。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在惩罚之后要告诉孩子惩罚他是为了使他改正缺点,成为更优秀的孩子,而并非爸爸妈妈不再爱自己了。
十六、就事论事,莫无端牵连
前面说过,孩子的注意力以及认识水平都受年龄的限制,对于那些需要孩子理解和掌握的道理,我们千万不能大谈特谈,没完没了地谈,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我们对孩子的说教应该简短浓缩,形象具体。要就事论事,而不要广泛牵连。如果你在教育孩子不要挑食的时候,滔滔不绝地引申到学习的重要性上面去的话,你的说理只能成为一堆零散的废话。孩子不知道你要表达的重点,也就难以理解究竟该如何去改正自己,从哪一方面去改正自己。
十七、惩罚要轻重适度,错罚相当
一个强盗实行了抢劫,我们只罚他不准吃今天的晚饭;一个莽夫不小心撞到了一位老人,我们却把他关进监牢,这都是不合适的。
惩罚作为对行为的规范和限制,需要有合适的强度,过轻犹如隔靴挠痒,没有效果;过重又可能会冤枉那些无心之失的好人,打击沉重,遗留的痕迹就会深刻。所以我们既要包容,又要严厉,个中微妙,全在于一个度。
简单地说,就是孩子犯了多大的错,我们就给予相应的惩罚,轻重适度,切莫轻率了事。
十八、说理要简单清晰
儿童的认识水平、接受能力都受年龄的限制,他们只能接收简化的东西。家长们所讲的道理同样要简化,将简化的道理和法则重复强调,孩子就容易理解和吸收。
譬如我要强调孩子学习时要仔细不马虎,我就常常在课堂上重复“不着急”这句话,并且把“着急”两个字发成重音。我还将不着急的人树为典范,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就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细心,不能马虎了事。
在许多事情上,我们只需要将孩子需要遵守的规则简化为一句话,最好是一句有趣的话,而且不断地重复强调,自然会有很好的收效。
十九、改过之后立即赞美
惩罚是为了能改正。犯错是不好的事情,而改错却是美德,是需要肯定和赞扬的,这样孩子就会有改正的动力。当孩子在改错之后获得了肯定,同时也就将过去犯错时所积聚的压力释放了出来。
所以犯错时隆重地惩罚,改错后隆重地赞美。
其实,所有的教育方法都是人总结出来的,每个孩子的个性不一样,犯错时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所以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了解查字典必读
查字典办学理念
查字典师资介绍
查字典办学成绩
报名常遇到的问题
查字典的退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