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小升初”,让很多学生和家长受尽煎熬。
为了“小升初”能上“满意”的学校,不少家长早在三四年级就开始寻找心仪的学校“占坑”,有的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就做了准备,还免不了动用各种“关系”来帮忙。在很多家长眼中,“小升初”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为了打赢它,父母必须提早做各种准备。
案例一
小倩原本成绩平平,父母为了让小倩能上重点初中,从小倩四年级开始着手准备。为了及早“占坑”,孩子休闲活动时间几乎被奥数、英语以及各类补习班占满了。经过了无数次“选拔”,加上爸爸托朋友、找关系,并花了一笔不菲的赞助费,小倩终于进入了某重点中学。
但孩子初中生活的艰难,却让小倩的父母始料未及。
进入重点中学的学生大都是各小学的“尖子生”,小倩时时都能感受到来自同学的压力。此外,重点中学课程进行特别快,小倩跟不上课堂节奏,常常听不懂。 每月一次的“月考”更是令小倩丢尽了面子,无论小倩自己怎么努力,排名永远处在倒数前几名的位置。初二时,小倩彻底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每天一睁眼心情就不 好,晚上睡不着,经常做噩梦,最后连学都上不了了。父母实在没办法,想让孩子转学,但小倩又不同意,说“那多没面子,好像是被学校淘汰的”。小倩的父母左 右为难,悔之晚矣。
案例二
小安是活泼开朗的孩子,成绩中等,“小升初”被学区摊派。小安的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嘀咕:“可千万别给你分到某某中学,到那上学可就没前途了。不过我相信我儿子运气不会那么差吧……”
可结果真就把孩子派进了那所学校。父母希望落了空,又常常和孩子唠叨:“我们怎么就那么倒霉,哪儿不好到哪儿”。
孩子渐渐认同了父母的说法,对这所新学校充满了敌意,看学校的一草一木都不顺眼,不喜欢这里的老师和同学,对自己也没有了信心,觉得自己就是个“倒霉 蛋”,对自己的未来也没有了期待。渐渐地,也没有心情好好学习了。而父母也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看法,“你看看,这个学校就是不行,孩子要是能进好学校,肯定 不是这样!”
前面案例的小安,没有被派位进入父母所期待的学校,他忍受着痛苦和失落,在这所他一直就不喜欢的中学熬过漫长的三年光阴,未来的希望似乎遥遥无期。小 倩看起来比小安幸运得多,如父母所愿,进入了重点中学的实验班学习。但她初中三年的结局似乎还不如小安,既不能上学,又不肯转学。
各位家长,您是否意识到了——日益走偏的“小升初”,正在成为很多孩子无法承受之痛?或经过一场场“选拔”考试,复杂的“择校”程序,或在忐忑不安中 参加进入学区中学……在这种环境下,孩子被督促做各种努力以达到大人的要求,等着被成人喜欢而选择。孩子感受到生活中有那么多难以逾越的门槛,进而丧失对 自己的掌控,容易变得被动,产生无助感。
如果“小升初”真的是一场“战争”,我们是否思考过: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最大的“敌人”到底是谁?怎样做,孩子和家长们才是真的获得了胜利?
事实上,对孩子来说,“小升初”是人生的一个新的变化,心理需要慢慢适应。与忙于“择校”相比,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引领孩子在变化中坚定 对未来人生的信心。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升初”,孩子面临“成长与适应新环境”的心理“坎儿”,但首先,家长必须超越“一心一意必须上名校”的心理“坎 儿”。
帮助孩子适应环境新变化
孩子离开了熟悉的小学校园、熟悉的小学同学,从小学进入中学,首先就要面临很多的适应问题——不仅是全新的学校环境,而且是全新的人际环境。新学校的 环境孩子是否喜欢?学校的规章制度孩子是否认可?学校的节奏孩子是否适应?凡此种种,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的积极性。此外,中学老师也不再像小 学教师那样事无巨细,交代得清清楚楚,而是相对比较放手锻炼孩子的主动能力,这也会让刚进入中学的孩子开始有些难以适应。
而对于那些没能上心仪学校的孩子,家长更应该帮助孩子了解现在的学校,让孩子喜欢自己的学校。如果孩子不认同他所在的学校,不爱学校,也就不会爱学校 里的老师和同学,这不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不利于孩子愉快地学习。孩子对新的环境怀有美好的憧憬和期待,就会主动容纳和接受新的环境。
美国的小升初,在五年级下半学期,学校就开始为孩子进行环境转换的准备,组织学生到中学参观,和中学的师生见面,并听取对中学的课程、课外活动等方方 面面的介绍。同时,给学生机会向来到自己即将离开的小学母校参观的幼儿园的孩子们介绍自己的小学。这一下子增加了孩子的责任感,觉得自己长大了,充分感受 到自己面临的转换将带来的成长的喜悦。可见,学校考虑到了孩子如何适应升学所带来的环境变化的问题,并为之进行了精心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