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学“雪藏”状元 不公布名单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广东中学“雪藏”状元 不公布名单

2010-07-01 10:15:26     标签:小升初升学策略

2个高考状元,假新闻?教学水平滑坡?广东实验中学校长郑炽钦出声谈真相:

省实藏高考状元是想走更远

◎回应“省实滑坡说”:今年省实全校文科重点率78%,理科重点率80%,有两个班的重点率还达到100%;全省文理科前50名,省实的学生差不多都占了1/6。对于省实有没有退步的猜测,我想这样的数据比出了多少个状元更有说服力。

◎回应“风水校长说”:逢大赛、大考穿红衣服是不假,这不是迷信,而是学生、老师、家长都觉得红衫喜庆,那么穿件红色的衣服就能给大家打打气,又何乐而不为?平时能坦坦荡荡为学生成才打好基石,真心实意地为孩子好,我相信,这就是最好的“风水”,问心无愧。

□南方日报记者谢苗枫

6月25日下午,高考成绩放榜,广东省内大大小小的媒体都派记者守在广东实验中学附近。一直等到下午5时许,广东实验中学(下称“省实”)校长郑炽钦一走出校门,就被各路记者团团围住。

各路记者云集,无非就是要在郑炽钦这个“大当家”的口中“挖”出那两个在网上已经传开的“状元”名单。

当所有人都在讨论网上流传省实出两个状元是否假新闻、今年省实是否“大热倒灶”时,许多跑线记者也收到了省实的短讯:“全校文科重点率78%、理科重点率80%……”偏偏却没有证实两名状元是何方神圣。

省实如此“雪藏状元”自然引人遐思:是状元不够牛,还是整体实力太强?是真的响应省里不公布状元的号召,还是教学水平出现滑坡?

面对各种猜测,郑炽钦昨日接受南方日报独家专访时笑着说:“我们不需要解释什么,不对外公布一些高分的孩子,是希望能走得更远,对学校是这样,对孩子也是这样。”

不出状元,素质教育就可能落到实处了

状元太戏剧,可能他们平时连一个全年级第一名都没拿过,所以,如果一定要拿高考去证明办学质量,那么高分群体更有信度

记者:今年高考,广东首次通报不对外公布状元,虽然陆续有媒体报出三四个高分学生,但网上盛传有两个状元花落省实。真的是这样吗?

郑炽钦(笑):好像有人说我们把状元“藏”起来了?其实,我们并非今年才不对外公布高分学生,从前两年开始,我们就已经有意识地只说考生整体的情况。

不少人以有无状元来衡量一所学校的办学好坏,其实有很大的迷惑性。因为,状元的产生,从某个角度来说是偶然的,他们只是一批优秀学生当中的幸运儿。可以说,每年高考前100名的孩子都有可能是状元。

就拿今年外面盛传的我们学校那两个高分学生来说,据我了解,她俩在近一年的大考中都没有拿过全年级第一名。而前几年报出来的状元也一样,他们有的高中3年,全年级第一名都没有拿过一次,而且省实至今也没有出现一个能连续保持3次年级第一的学生。

可见,状元有很多偶然因素,太戏剧,不值得过多关注和吹捧。所以,我们不提状元,是希望能走得更远,对学校是这样,对孩子也是这样。

记者:但社会上毕竟有不少人就是把出多少状元当作评价标准,特别是这两年省实比较“沉寂”。其他大部分学校都在讲状元、讲尖子生的时候,省实却缄默不语,坊间甚至传言,省实因为生源质量不稳定,导致教学不稳定。

郑炽钦:说实话,状元考出来,无论是对学生、家庭,还是对老师、学校,都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因为这毕竟是在比拼智力、体力和心理的激烈竞技中考出了好成绩。但没有状元也十分正常,如果真的要拿高考去证明学校的办学质量,那么高分群体更有信度。

所以,这两年我们对外公布的都是学校的整体情况,不提个体表现。比如,今年省实全校文科重点率78%,理科重点率80%,有两个班的重点率还达到100%;全省文理科前50名,省实的学生差不多都占了1/6。对于省实有没有退步的猜测,我想这样的数据比出了多少个状元更有说服力。

其实,也没有什么好解释的,但社会上包括教育界内的一些声音认为省实“不作声”是因为初中“声名太盛”把盘子搞大了,接着高中也办大了,生源不整齐,老师力不从心,还跑到天河、顺德、南海去办分校,所以优质教育资源被稀释,教学质量才下降。

就是这样的声音,更加坚定了我们要“不作声”的决心。因为,假如教育界内部都无法端正对待状元的态度,那么社会上就更难有个正确的导向。我们希望能先从自己做起,不去说,要说的、要展现的就是一个优秀学生群体的形象。

记者:这可能会很“冤”,很多人无法接受。

郑炽钦:出状元出了很多年,突然不公布了,大家会有些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有坐冷板凳的精神,只能让别人说去。等多说几年后,大家自然能看到省实的学生在大学、在社会的表现,不是“高分低能”的,而是“高分高能”的学生。

今年,广东提出不对外公布状元,也有很多人不适应。但我相信,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当大家都“不出”状元时,社会上以高考成败论英雄的评判眼光就会慢慢转变,素质教育就可能落到实处。

非得用世俗眼光证明实力,学生个个都拿得出手

像合唱团的团长,连续几届都进了北大光华学院;今年合唱团的高三学生,个个都超过重点线20分以上……

记者:省实“不作声”的这两三年,人们对学校有疑虑,可能还有个原因就是省实的其他成绩太突出了,比如说唱歌、跳舞、弦乐、管乐、羽毛球,几乎“玩耍”的都能出世界冠军,好像在“不务正业”。

郑炽钦:的确,省实并不算历史特别悠久的中学,今天能有“全国10大名牌中学”的赞誉,很大部分原因我想就是多元化。

比如说我们的合唱团连续3届获世界合唱大赛冠军;管乐团、弦乐队、舞蹈团才成立不久,但近3年却夺得了20多个国内第一,并成为世界冠军,而在第二、第三、第四届世界中学生羽毛球锦标赛上,羽毛球队代表中国一共拿下了10个世界冠军。国家教育部一位领导说,广东实验中学是全国获得世界冠军最多的中学之一。

用世俗的眼光来看,我们好像是“不务正业”,因为我们初一、高一的选修课基本上是非主流的,比如舞蹈、武术、天文等;但如果非得用世俗的眼光来证明这些孩子的实力,却又“个个拿得出手”。像合唱团的团长,连续几届都进了北大光华学院;今年合唱团的高三学生,个个都超过重点线20分以上……

记者:对一名普通的中学生来说,要把学习对付好都已经很不容易了。省实为什么就能让学生“玩”得好又学得好?

郑炽钦:首先就是要端正态度,让学生学得好并不意味去追求状元的数量。如果只是追求状元多少,我们就必然会非常关心考试和得分技巧。这样一来,就往往会为了提高一两分而投入大量的时间去做重复的劳动、机械的练习。其次,就是重视课堂的质量。

穿红衫能给大家打气,何乐而不为

逢大赛、大考穿红衣服是不假,不是迷信,而是学生、老师和家长都觉得红衫喜庆。穿件红色的衣服就能给大家打打气,又何乐而不为

记者:在协助创办了华附番禺学校、华附南海实验高中、华附新世界学校后,您在2003年从华附副校长的位置被调任省实校长。当时有人评价是“临危受命”,您是怎么想的?

郑炽钦:谈不上什么临危受命,只是当时省实的禤锦科校长到龄退休,属于一种正常调动。而且,省实一直是名校,一点也不“危”。省实的牌子,是很多领导、老师、学生,在一代又一代的接力中不断擦亮的,并不是某个人的本事或功劳。

别人怎样说,我管不了。我对自己说,做好自己的本分,其他交给命运。

记者:事实证明,“命运”对您接掌后的省实相当眷顾,有人说是您的“脚头好”,有人说是因为您特别讲究风水,比如总是在大考的时候穿红衫赢“彩头”。

郑炽钦:逢大赛、大考穿红衣服是不假,不是迷信,而是学生、老师、家长都觉得红衫喜庆,那么穿件红色的衣服就能给大家打打气,又何乐而不为?

作为校长和老师,除了考试、比赛的那一刻想办法给学生打气外,更关键的是平时能坦坦荡荡为他们成才打好基石,真心实意地为孩子好,我相信,这就是最好的“风水”,问心无愧。

记者:但不管怎样,省实这几年的重点率、状元数,以及各项世界大赛的出色表现,都使人们对这所学校寄予了很大期望。在这样一所“牛校”当家,您的压力应该很大吧。

郑炽钦:大家可能会觉得省实校长很风光,雷厉风行,但实际上我“走”得特别小心,不知何时会摔一大跤。正因为省实的影响大,家长和社会对省实的要求都很高,所以我们都担心“为名所累”,更怕对不起家长和社会的信任。

所以在做很多决定的时候,做校长的会显得有压力,特别是有争议的时候,需要“挺身而出”去“拍板”。

比如说,2008年我们不对外宣传状元后,外界就开始议论“省实初中不行,结果高中也不行”,“办完了天河分校,还想办顺德分校”,“省实气数尽了”等等,但我们心里清楚,情况不是像外界说的那样。这时候就需要校领导出来“辟谣”,给学生、老师打气。

记者:提到“省实初中不行”的议论,是否受“电脑派位”等因素影响,导致初中生源不整齐?您是怎样应对的?

郑炽钦:一个学生本身的学业基础很好,又拥有全面的素质,也许需要在更高层次、更广的领域去获得成功,这个领域我们可以提供。但教育如果忽视个性鲜明的一些孩子,就是我们的缺失。

所以,省实不去“选择学生”,而是提供了80多门选修课程,以及发展特色教育,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机会。我们不求人人发展一样,但求人人都能发展。

记者:新一轮的北大学生校长推荐制又启动了,今年北大把可推荐的对象更细化为“综合素质全面、学科成绩突出、志向远大、具备发展潜能、社会责任感强”的学生。省实会申请这个资格吗?如果获批,您推荐的时候会不会又感到压力很大?

郑炽钦:省实会根据北大的新要求进行申请。如果获批了,对我个人而言,是没有什么压力的,因为一切都将在“阳光”下推荐。我相信,每一个决定都必然来自集体讨论,只不过最后签名的是我而已。

而对于这项政策本身,我认为是有助于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的,它可能会让更多中学意识到不仅要重视课内知识,更要重视科技创新、课外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等教育的开展。

同时,这个政策还是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一着“先行棋”,这一步走好了,对国家人才培养也有积极意义。

相关文章:

是否炒作高考状元反映管理者价值观

热炒高考“状元”背后的利益纠葛

六成“高考状元”为何被哈佛拒收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