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会画图分析。
画图能把运动过程形象化,节省思维,从而简化题目。不少人在读题的时候遇到困难,不了解题目的意思,而当我们将行程问题用图形表现出来的话,你会发现一道长长的题目,告诉我们的条件和问题其实很明了,那样一定可以帮助我们最快的解出题目来。
图画完之后,往往有常规的切入点,比如找同一段时间内的路程关系、看同一段路程上的时间关系等等。找到了突破口,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接下来顺藤摸瓜即可水到渠成。
2、多列式,分步求解
很多同学做了很多的填空题,导致在解决行程问题的时候喜欢"看出答案"来,实际上这是基本不可能的。我们在画图分析完了以后,要一步一个脚印,多列式,先能求得什么,接下来又能得到什么,这样一步一步的走向最后的结果。多列式对我们解题有什么好处呢?首先,我们不会搞乱思路,当我们暂时想不出接下来怎样求解的时候,脑子里不会一团糟,可以顺着列的式子重新分析。其次,多列式还利于我们检查。大家都知道中环杯的比赛时分步给分的,这样你分步求解了,即使没有做出来最后答案,我们也可以得到一些分。
3、多思,多总结
多总结、多思考是进步的关键,建议学生做完一道题目后反复思考、琢磨一下,比如说:这道题关键条件是什么呀?用到的是什么知识啊?如果把答案已知,反过来求解题目中的某个条件自己还会不会呢?等等。善于总结的同学才能进步的最快,因为我们说过,对于某个知识,你要的是一个系统,而不是仅仅是一道题。
最后,除了上面的知识和方法的问题,张老师告诉大家,你们在解决行程问题中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哪些呢?
1、克服不自信的心态:
很多同学拿到行程问题的题目心里就发怵,没有信心去把题目解决。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对基本知识掌握不够熟练,对一些基本的题目没能做好。这样的话,孩子自己很难在短期内把行程问题掌握。
2、克服急躁厌倦之感:
行程问题中很多题目的文字叙述比较其他题目要普遍的长一些,这样对于小学生来讲,去理解题意本身也就增加了难度,再加上要从中画图,那难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因而多数孩子都不愿读长题,这样首先从心理上就对题目产生了厌倦感和排斥感。那么结果势必造成对题目本意理解的不够,分析的不透彻。但是,当我们正确的将问题归类了以后,耐下新来顺着题目的意思画出图来的话,那样成功就不远了。
3.克服不良习惯:
习惯不良,也就是指的我们刚刚提到的做题不喜欢画图,列式等,这样凭空想象出答案,在解决行程问题的时候是非常要不得的。
同学们,如果你对行程问题的掌握还不是那么深刻的话,那么你就按照张老师讲的方法,找出自己的不足加以改进吧,真诚的祝愿每一位查字典的同学见到行程问题时能够自豪的说:"我学了,我思了,我就一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