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心态往往决定了对孩子的态度和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而这些方法与态度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也许家长自己还没有感觉到,但这种心态对孩子的鼓励或者伤害都已经产生了。回顾我与儿子一起走过的这六年,我深深的感到要保持一种平稳的心态不容易,要在目前这种纷繁复杂的环境中保持一种平常心则更难。
平心而论,我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一直还是能够保持一种健康向上,心平气和的状态,但也有几次心态失衡的情况发生,这几次心态失衡促使我做出了一些改变,现在看来这些改变有的起到了积极作用,有的则对孩子造成了一定的伤害,有的所产生的影响现在还很难说。现立此存照,希望能对别的后来的家长起到借鉴作用。
从刚上小学开始,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我们就确定了这样一个“三不”原则,即:不比起点比终点,不比起步比进步,不比智力比努力。在刚开始的两年我确实是这样在做,再加上武汉小学的确是一所强调素质教育,注重孩子全面的学校,所以孩子每天除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和我们从学前就开始的英语学习任务以外,其它没给他增加别的学习任务,周末只是为他选择了一些培养兴趣和陶冶性情的项目,比如朗诵、书法、唱歌等,这些项目在报名前,我们都是先征求他自己的意见,再作一定的引导,所以他都是乐于参加的。
二年级上学期,我看到他在学习学校的课程非常轻松,丝毫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自己在家对他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奥数练习,由于没有过分强调任务和进度,所以孩子依然轻松而愉快,并逐步对数学产生了一些兴趣和自信。但是,令人没想到的事情在二年级下学期的一开始发生了:学校要从每个班选拔5个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开展一些数学兴趣活动,经过考试,儿子没能入选。这对他刚刚建立起来的兴趣和自信来说是一个挫折,对我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这也是我第一次心态明显的失衡。接下来,我一方面鼓励儿子不要泄气,另一方面加大了对他培训的强度,想以此来弥补以前的“损失”,一个阶段下来,我发现在我和儿子之间出现了几多几少:他的泪水多了,快乐少了;我的急燥多了,耐心少了;他做题时的紧张情绪多了,轻松的心情少了;我的训斥多了,鼓励的话少了。这些变化让我不得不进行反思,我发现孩子对某一个知识点的掌握与年龄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问题现在你讲几遍,他可能还不懂,但过一段时间,你也许只用讲一遍他就彻底明白了。
这个发现让我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了自己所做过的事,我觉得儿子应该接受更系统、更专业的培训,而不是我这种半桶水的自以为是的训练。最后,我选择了明心。应该说这次心态的失衡让我从挫折中悟出了一些道理,也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如果说第一次心态失衡让我还有所收获的话,那么我的第二次明显失衡就很难说是得还是失了。
儿子在上学之前就开始参加了英语培训,我当时的态度就是以培养兴趣和开扩视野为主,以锻炼他的听说能力为第一目标,所以,尽可能回避那些拔苗助长、杀鸡取卵的培训机构。应该说阶段性的成果还是不错的:三年级之前参加各种英语比赛均能获得一、二等奖,三年级时在学校参加了英语能力比赛也获得了二等奖。然而,到了四年级之后,虽然在社会上举办的英语比赛中还能获奖,但在由武汉市教科院组织的英语比赛中却名落孙山。看着以前竞赛中不如儿子的孩子都取得了不错的名次,我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但我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真不知是我的理念不符合目前的教育现状,还是现在的教育违背孩子发展成长的规律。几经思考,我决定双管齐下,既不改变培养兴趣和开扩视野的初衷,也不能让儿子输在起跑线上,虽然我与他一样极不情愿,但还又给他报了一个以应试为目的的培训班。经过两年的培训,应该说还是有不错的效果的,当然我这里说的效果是指应试,而非英语能力。也是在上了这个英语应试班之后,我才明白原来中国人学英语与学数学没什么两样,也是要靠多作题才能出成绩的。回想儿子呀呀学语时的情景,我真是后悔,当初我要是让他从填空和阅读理解以及写作文开始学习汉语,儿子现在即使不是汉语的博士,也起码达到硕士水平了。我真是苦恼极了。
我最近的一次心态失衡就发生在今年,客观的说,是被目前的小升初政策给逼的。我想凡是经历过这一阶段的家长都或多或少有些感受,也不知武汉市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决策者是真傻还是装傻,反正他们制定的政策不是显得天真就是显得弱智。就拿小升初的政策来说,改来改去,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家长的负担越来越重。他们张口闭口拿《义务教育法》来说事:什么义务教育阶段不允许以考试来选拔学生,可据我所知今年有许多六年级的学生参加的考试远不止一场。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为了能让儿子进入一所优质的初中,我们从四年级开始就加入到数学竞赛的滚滚人流中。开始我还是能以一种坦然的心态来对待儿子的每一次考试,也没有选择许多家长采取的“套学”和“两线”甚至“三线”作战的方式,只要求他能把在明心所学的内容尽可能的弄懂。他在各项竞赛中的成绩也还令人满意,不管是在明心挑战赛中还是在社会上举办的奥数比赛中,每次参加的比赛均能有所斩获,并且一直处在不断进步的上升通道之中。
但随着小升初的一天天临近,各种信息一天天地多了起来,传说某某名牌初中需要五个一等奖可以免交择校费,某某初中需要三个一等奖才能入学……。在这样的压力下,一向标榜“不比起步比进步,不比智力比努力”的我也开始给儿子施加影响,要求他要拿到几个一等奖。从去年年底的“走进数学王国”比赛开始到今年四月底的“新希望杯”的比赛结束,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我们四处出击,共计参加了8项13场考试。每次考完从表面上看儿子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我却感到自己患上了“考后综合症”:心神不宁,经常烦躁,明知考试的成绩还未公布,却每天都要去有关的网站转一转。直到有一次比赛结束之后,一向考完记录答案以便回家核对的儿子对我说他没记答案,可在稍后的两天我却在他的书包里发现了他从草稿本上撕下来的,当时记录的考试答案时,我感到自己的心受到了严重的撞击。儿子原本健康的心灵已经被我失衡的心态所伤害,我真是追悔莫及。
仔细想想,儿子的学习还算努力,在明心的成绩也是在不断提高,虽然没有获得过明心的一等奖,但按我的统计他从三年级开始到今年春季所参加的8次明心挑战赛中,成绩从最初的500名之后稳步上升到目前的40---50名左右,其中有几次离一等奖也仅差几分,应该是令人满意的。而我自认为也算得上一个心理健康的家长,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心理变态”以致对孩子造成了伤害呢?最终我发现是政策,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各种政策。现在每当我看到本地报纸上刊登的有关教育方面的政策时,虽然还不能像鲁迅笔下的狂人那样看到的都是“吃人”二字,但我却已经能从其中读出“骗人”、“害人”等字了。
生活还要继续,孩子还要成长。但愿我今后能不为外界的干扰所影响,始终保持一颗平和而健康的心,来面对孩子、面对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