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中学为抢生源 催生“生探”“卧底”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重点中学为抢生源 催生“生探”“卧底”

2009-05-05 10:51:52     标签:小升初经验

“小升初”已经成为“没有硝烟的战场”,家长“狠心”孩子焦心都只为能够进入心仪的中学。然而,另一方面,在公众心目中处于绝对强势地位、被疯狂追捧的名校压力也很大。升学率是有关方面与社会各界评价中学优劣的最重要指标,为了在校际竞争和区域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为了在今后的“升学大战”中占尽先机,抢夺优秀生源争取将好苗子尽收门下,便成了各名校竞争的战场。一方面要尽量“跑马占地”,一方面又要防止竞争对手“戗”走好学生,于是,培育优秀生源业从原来的小学五六年级提前至三年级,“内定”好生源的时间也越来越提前

“小升初”的竞争态势已经愈演愈烈,让家长和学生甚至名校的校长都不堪重负。为了把最好的生源招募到自己的门下,个别重点中学甚至到周边的知名小学里培养自己的“生探”,让这些老师提供优秀学生的名单和联系方式,在大战到来之前就先把这些“好苗子”种到自己的花园里。

■“牛孩”奇货可居

派生出“生探”“卧底”

据记者了解,各学校在招揽优秀学生方面可谓绝招不断。“优秀生源的信息奇货可居,有些学校甚至派出了‘生探’”。成强透露说,“一方面学校专门派老师参加市区两级的文艺、体育、科技竞赛等活动,目的就是尽快尽早发现优秀生源;另一方面,学校会给予各种优惠条件‘联络’周边知名小学的老师们,培养自己的‘卧底’,让这些老师为他们提供本校优秀学生名单以及家长联系电话,得到这些准确信息之后,学校再派专人与家长进行‘单线接洽’。”

随着校际竞争的不断加剧升级,不少名校发现,与其“截留”远不如早早“定向培养”。为了抢得生源大战的先机,培育优秀生源也从原来的小学五六年级提前至小学三年级。“学校会给出一些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的学生自愿进入被该校挑选与培养的行列。”成强说,“这样一来,经过几年培养出来的生源,对学校更有感情,到了中学的发展后劲更足。”

记者调查和来自家长们的反馈均表明,名校越来越青睐自己培育的优秀生源,公办名校除了完成规定的“划片”招生任务外,剩余计划的90%左右会录取自己培养的优秀学生。“定向培养”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开办一些名义上为民办、实际上是名校自己主办的培训机构。培训机构从娃娃抓起,小学三年级就要开始冲刺。哪些培训机构与哪些名校相“对应”,家长们心知肚明。追逐名校的第一步就是追逐名校操办的培训班,太“专一”有风险,那就多多“占坑”,多报班,多上几个不同的培训机构。

而一些由原来公办名校演变成的体制改革校招生,则更是通过不断地考试选拔培养确定最终招录学生。

据家长们透露,学校为了能挽留一些“牛孩”,避免他们被其他学校“抢走”,私下签约的日期也是一再提前,有的优秀学生在小学五年级就得到了“明确暗示”。据悉,这些“牛孩”包括在培训班中奥数、外语或者语数外三科考试拔尖的孩子,也包括通过市区科技比赛发现的“好苗子”。

■“升学率”为评价标准

名校一样被绑架

中学对小学优秀生源的提早“笼络”和选拔,出于多米诺骨牌效应,家长们“报班”的计划也随之提前。“先下手为强,我们得给孩子早点‘占坑’。”在一些学生家长扎堆的有关论坛里,这已经成为所有家长的“共识”。一位家长告诉记者:“我们选学校的时候,学校也在选我们,就权当是带着孩子提前体验未来的双选就业模式吧!”

一位名校校长告诉记者,对于“小升初”完全彻底地实行“电脑派位”,他们这些校长一开始都是打心眼里赞同。但是,这一以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为主旨的政策坚持了不久,由于家长追逐好学校的需求、有关部门追求业绩的要求,校长们便开始承受重压。

“一些自认为有身份、经济富裕的家长觉得自己孩子优秀,应该上心仪的中学,但却被派到别的中学,觉得不公,通过各种手段达到择校目的。”他说,“另外,有关部门虽然对学校也有综合评估,但到最后其实还是要看升学率。”

学校怎样赢得家长的青睐和政府的优等评价?除了积极实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外,必须能招收到优秀的生源。为了能招揽到好学生,学校与学校之间、甚至区域与区域之间都在暗暗地进行着艰苦的较量。因为大家都明白,在每年一次的生源争夺大战中,优秀生的流失必将使学校在中考或者高考中处于严重不利地步,升学率越低,生源流失就越严重。这将导致教师军心不稳、学校经费紧张,形成“恶性循环”,最终甚至可能导致学校被更好的学校“吞并”。

来自市教委的统计显示,近10年因为撤并而消失的几百所中学中,绝大多数是生源不佳、办学效益不高的学校。

校长们坦言,“参战”实属无奈之举。“谁都想在自己的任期内把学校办好,但对教育投资包括教师待遇不增加,对学校以及校长单一升学率的评价不改,生源大战就会年年爆发。”

均衡教育资源

需要明确时间表

近年来,本市为缓解“小升初”择校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是,能让“小升初”降温,最重要的是要均衡教育资源。

均衡教育资源不是“削峰”,而是“填谷”,是尽快缩小校际之间的教育差异,包括硬件和软件。

硬件改善首当其冲。政府必须加大教育投入,尽快缩小校际之间教学条件的差异,从校园环境、校舍面积、教学设备等。别让硬件的差异先吓走那些想就近免试入学的家长和孩子。

其次是缩小师资差异。一方面,政府要提高教师待遇,以吸引优秀的人从事教育;另一方面,政府通过统一规划减少校际教师待遇差异,从而使教师真正流动起来。

这些政策近年来一直在出台,不断地让我们看到了政府均衡教育资源的意愿和决心。但均衡教育资源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而且必须应该承诺届时一定实现。这样,才能逐渐让混乱的“小升初”归于平静,才能让义务教育归于有序。

另类声音

结束“小升初”大战恢复统一考试?

学校只有加大教育投入,才能从硬件和软件上缩小校际差异,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小升初择校压力。“另外,政府还应当通过积极的引导评价,激励学校朝着不同的特色方向发展,这样才能适合各类学生,而不要一味地只是看考试成绩和升学率。”

对于“小升初”是否需要一刀切的电脑派位,校长们则认为应当给予学校和家长选择。“这样才能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中学校长说,“电脑派位坚决实施的前几年,就让不少重点中学老师不适应,同样的一节课,部分学生10分钟明白了,而部分学生听了一节课都不明白,不知道是该满足好学生还是帮助差学生。”

小学阶段取消了考试,中学在升学率的指挥棒下又要挑选学生,怎么办?结果便使得通过奥数、英语等选拔学生成为主要方式,于是出现全民学奥数、全民学英语的壮观现象。家长的焦虑、培训机构的忽悠,孩子们的奥数和英语难度越来越大,有的奥数题,大学理科教授都不会解,英语要达到“优秀”得要达到大学英语水平。

海淀区一位重点中学的校长告诉记者,既然是要选优秀学生,必须要有个标杆。但是义务教育又不允许考试选拔,于是各个学校只能自己制定选拔标准。由于校际标准存在差异,家长们也担心只报一所学校保险系数不够,于是,无标杆反而造成多标杆,家长和学生周末上“班”现象。

深受“赶考”之苦的家长越来越推崇考试选拔。“与其这样带着孩子盲目地不知深浅地学习赶考,还不如区域内实行统一选拔考试,公布统一考试内容。”在一些专门论坛中,许多家长担心,统一考试尽管累,但标准统一,尽管孩子的学习压力也不小,但至少我们知道孩子应该学什么、考试考什么。“两害相权取其轻,如果按照现在小升初选拔的路子延续下去,小学毕业生英语达到研究生水平都有可能。还不如恢复原来的政策,比现在省心。”

但是“小升初”考试不可能恢复。就初中入学是否恢复考试问题,教育部和地方教育部门曾多次组织调研交流,最终确定绝不恢复考试。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副秘书长李连宁曾经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就近入学实施不好的责任主体不是家长而是地方政府,政府应该为家长接受就近入学创造条件,而不是一味僵硬地限制。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