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重点学校能否缓解“择校热”难题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取消重点学校能否缓解“择校热”难题

2009-05-25 10:58:40     标签:小升初经验

随着“小升初”的临近,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热”现象又成为公众反映最为强烈的教育问题之一。而改革开放以来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曾起到相当重要作用的“重点学校”,发展到今天却成为了一个无论在体制上还是管理上都充满争议的话题。“重点学校”的存在是不是影响了整个教育的发展?影响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化?

日前,在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与北京大学民办教育研究所等机构联合主办、新浪教育频道网络支持的“‘重点学校’该不该取消——义务教育均衡化的改革路径探索”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研究者、教育官员和社会各界人士一起,就“择校热”这个备受关注的教育热点话题进行了探讨。

●网络调查显示:

超过七成参与投票的网友赞成取消“重点学校”

根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展开的关于取消择校问题的调查表明,在1074名受访者中,超过七成的受访者表示赞成取消“重点学校”,其中表示“非常赞成”的超过了61%。

这一期调查中还包括了一些公众比较关心的问题,如“您曾经经历过择校吗?您认为家长择校的动机是什么?”等等。其中近70%的网友表示有过择校经历。而排在第一位的择校动机是给孩子提供优质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第二位是给孩子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刁文先生指出:“公众现在认为,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全面取消‘择校’,首要的工作是真正取消‘重点学校’和示范性学校;第二个是长期有效地实施校长、教师交换交流政策;第三是实行全面公开的阳光录取招生程序;第四是严格禁止重点高中办初中,以及名校办民校。”

“其中一个问题,您认为择校会让孩子怎么样?近一半的回答是,有起点优势;第二是认识到社会竞争的残酷。”刁文说道,“对于‘择校热’给家长带来哪些感受这个选项,有45%的网友选择‘择校’给他们带来的感觉是四处求人,大把花钱,到处搜寻进入重点校的门路。不过还有14%的家长认为具有相当的成就感,因为终于让孩子上重点校了。”

的确,孩子进入小学之后,许多家长就开始打听小升初的“游戏规则”,为了能让孩子上重点学校,甚至有的家长为孩子制作出多达50页的精美求学简历。

对此,一位家长代表表示:“从家长的角度看是否取消‘重点学校’的问题,我们追寻的大目标是希望孩子考上好学校,小方向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么是谁在牵制父母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呢?就是‘重点学校’。家长们把自己的孩子早早送上‘前线’进行锻炼,为的就是在‘重点学校’招生的时候,自己的孩子能榜上有名。”

●争论焦点:“重点学校”是否是“择校热”的根本原因

很多人都认为,正是由于一些“重点学校”的存在,使得许多不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互相争抢,从而引发“择校热”现象。究竟“重点学校”的存在与“择校热”有没有必然的关系?取消重点学校是否能够解决“择校热”的问题?对此,众多专家学者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反对:取消“重点学校”并非就能解决“择校热”问题

“我们的这种免试就近入学,是不是真的能够减轻学生的负担,从而解决现在愈演愈烈的择校热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李芳博士分析道,“首先,我们国家基本的政策是禁止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然而择校却是禁而不止的,它的运行机制是地下操作,如果允许择校的话,是不是这样一种不规范、这样一种攻守同盟会公开化、制度化?我们到底是禁止还是允许呢?其次,教育均衡化之后是不是意味着各个学校是千校一律的,是不是意味着择校就不存在了呢?”李芳举例道,日本的义务教育学校的大楼、桌椅,包括学生用的文具盒、铅笔都是完全一样的,但是现代日本公立学校的发展,恰恰是提出要自由选择,要推动择校发展这样一种策略。

李芳说道:“是否取消了‘重点校’,择校就消失了呢?我认为择校的存在具有它的合理性。首先,禁止择校显然是行不通的,我们必须要变堵为疏,择校的最后解决途径绝对不是终结,而是疏导。其次,均衡绝对不意味着平等、平均。最后,真正的公平和均衡在于一种差异性,要用有差异性的方法实现公平。”

李芳总结说:“因此,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择校,我们之所以批判‘重点校’,很大原因在于是要批判‘择校’背后的锦上添花、政绩工程和权钱交易等这些腐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而非否定家长和学生为了追求适合自身发展的、优质合适的教育选择权。”

赞成:取消“重点校”是实现教育资源均衡的重要举措

对于取消“重点校”的问题,上海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赵连根处长说:“我的观点是应该取消重点高中。我们需要有质量、有特色的高中,而不是重点高中。看上去是讨论‘重点校’的问题,实际上是关系到整个教育体制与机制改革问题。义务教育是国民的基础素质教育,而不是为升学做准备的教育。”

北京市政协教科文卫体特邀委员、北京一中原校长王晋堂说:“择校现象之所以长时间存在,就是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维护择校、允许择生,就是保护校际间差距、保护‘重点校’体制。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得分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但实际上到今天还没有取消。安徽的一个教育局长有个发言,我觉得说得非常好,他说,择校表面上是望子成龙,实际上是家长权力的一种角逐和财富的炫耀,它凸显了社会的不公平。择校对于我们的孩子是极大的伤害,择校成功,孩子觉得父母有本事,不成功的孩子抱怨父母没有社会地位,没能为自己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北京市崇文区崇文小学校长白淑兰也谈道,为什么人们要择校?正是很多学校的设备和师资的不均衡性造成了人们要择校,愿意选择一些“重点学校”。白淑兰说:“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完全取消‘重点校’,这是我很明确的观点,原因就是每一所学校都应该通过自身的努力,为每个孩子提供一个公平、均等的教育机会。我觉得应该终止、减少示范校的评比。我们不是在拼分,成绩不是全部,孩子的成长需要综合素质。”

●专家建议:用四个举措消除“择校”问题

关于“择校热”产生的原因,北京理工大学教授、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说道:“我们比较多的会强调是一种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原因,包括望子成龙、高考制度、就业竞争等,这只是一个背景。我们的优势教育资源比15年以前增加了不知道多少倍,而我们的学龄人口比以前大大降低了,怎么能够说供求关系越来越紧张了呢?这里面显然有特定的制度性原因,而这种制度性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变相的‘重点学校’制度,我们用倾斜的方式打造少数的名牌学校,人为地制造学校差距。并且,择校收费进一步加剧学校之间的分化,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义务教育阶段这种现象愈演愈烈的原因。”

因此,杨东平提出,具体的措施首先是重点高中与初中彻底脱钩,重点高中不得去办初中。近几年来重点高中有初中部的越来越多,这必然造成了所谓初中阶段的重点学校。所以这个政策执行得越好,初中阶段的气氛就越正常。

第二就是取消择校收费制度,“择校收费制度是前所未有的一个坏制度,也就是说把钱权交易合法化、制度化”,杨东平说道。

第三,这种择校收费就是一个腐败的温床。杨东平说:“我同意不能过于理想化,我们可以限期整顿,比如三五年逐步取消,北京已经在逐步缩小择校生的比例。第一步首先应该做到由公众参与来审查名校的择校收费。这些学校应该公开它的账目,应该公开择校费使用的方向。”

最后,治本的办法是改革中考制度,就是把重点高中的名额大部分下放到所有的初中,使任何一个学生在一个普通的初中上学都有可能,只要你是一个梯队的,都有可能进入重点高中。杨东平指出:“很多人担心这会降低教育质量,这跟教育质量毫不相干。重点学校不是学校办得好,是生源好,这个道理被一再证明。把所有好学生集中在一块儿,根本不是重点学校的本事。所以要改革中考制度,把重点高中的名额大幅度地下放,通过高中自主招生、推荐和下放名额,对改善中考的竞争是很有价值的。”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