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调查】择校热——校长与家长谁苦水更多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深度调查】择校热——校长与家长谁苦水更多

2009-05-31 08:56:39     标签:小升初经验

“小升初”报名即将开始,不愿意让孩子接受电脑派位,就近入学的家长们又开始“蠢蠢欲动”,瞄上了“择校路”,找门路、托关系,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能交得起择校费的不是领导亲戚,就是富家子弟,这也使不少优质中学被戏称为“太子爷们”的“上书房”。

处在“权力圈”中心的校长们却并非外界想象的那样对择校费甘之如饴。“光领导写的条子就照顾不完”、“被迫关手机,人间蒸发。”昨日,武汉多所知名中小学校长向记者大吐苦水,他们的压力也很大,甚至也希望取消这一制度。

“自己家不敢回只好躲到亲戚家”

据了解,武珞路奥山中学今年招生计划为720人,其中电脑派位招生360人,但报名的学生人数1415人;武汉一初志远学校今年计划招生450人,电脑派位招生计划225人,到学校报名的考生人数达到837人。

今年,武汉市23所改制校转为民办学校后,择校费变为学费,其收费上限是:小学6年1.8万元,初中3年1.8万元。

“将近2万元的学费,还是让家长们趋之若鹜。我们这些优质教学资源集中的学校,是各方追逐的焦点,根本没办法回避。”一位省级示范中学的校长透露,自己家门口经常还遇到家长“站岗”——“追”着他给钱,“逼”着他收钱。“有时候我连自己家都不敢回,只好躲到亲戚家。”

校长“择领导”比家长“择校”难

“家长们是择校,我们是在择关系,择领导。难度不是一般的大。”这位省级示范中学校长介绍,在外界看来,这些学校校长似乎完全出于主动地位,只要坐等着好学生、“择校费”送上门来就可以了。“实际上,并非如此。”他解释说,每到开学时,他就像在走“平衡木”,得罪家人、亲戚、朋友那都是小事,万一得罪了哪个领导影响到学校未来的发展才是大问题,所以只能尽量照顾各方关系,平衡各级领导的“关照”。

说到这里,该校长从抽屉里拿出一叠“领导批示”,指着其中一张说,这是省领导的。又翻开另一张说,这是市领导的。

“哪级领导都不敢得罪,一个不小心得罪了他们,把你下一年的生源削减去了那还了得?”这位校长苦恼地说。

劳累程度堪比工作20小时

“这段时间我的手机一直都关机,不敢开机,一开机就有成堆的电话和短信。有时候还有领导亲自找上门,真是让我苦恼至极。”昨日,武汉市一所优质小学校长说,每年开学招生时都是他最难熬的时候,要花几个月的时间来安排各种关系,劳累程度比一天工作20小时还让人受不了。

“其实说起来,很多问题是时间无法解决的,我即使关机几个月也解决不了问题。一开机,恐怖的短信塞满我的信箱。而怎么处理这些‘招呼’,也很头疼,夜里经常翻来覆去地考虑,导致睡觉也睡不好。”这位校长指着自己的黑眼圈说,这是留下的后遗症。

该校长透露,从3月份起,除正常接待家长询问外,任何人他都不敢见,怕各方面的关系照顾不周惹来麻烦,“有时候真希望政府下一纸禁令——取消择校,全部随机分配。”

现象

“择校热”之下家长的比拼

在“择校风”之下,家长是最受煎熬的。孩子能不能读个好学校,很大程度上也是对家长能力的考验。为了让孩子能上一个好的学校,家长们只好使出“十八般武艺”,费劲心思想出各种招数。

招数

迁移户口

“很多家长都是付出再大代价都在所不惜。”余家头小学一位毕业班班主任感慨说,她带了多年的毕业班,见识过家长们使出的各式各样办法,“家庭条件好一点的,为了让孩子读重点,早几年就在名校附近买了房子,就为了把户口迁入学校所在的区域。条件差一点的,就逼着孩子培优考证,以增加孩子的竞争力。”

据这位毕业班老师回忆,她曾教过一个学生,想读武汉二中初中部,当时正是武汉房价一路飙升的时候,二中片区的房价一般家庭很难承受。但如果按照电脑派位,孩子只能入读二七堤角附近的学校,学校硬件、师资和校园文化氛围,都远远比不上二中。后来该生的家长还是咬牙买了一套房,又通过关系把户口转了过去。

招数

买房转户

家住江汉区丹水池的王先生的儿子刚上五年级,孩子成绩很好,家人都希望孩子可以进二中、七一中学等重点学校。但家里没什么关系,只好打起了转户口的主意。

前年,听说武珞路中学旁边的一个新楼盘开盘,王先生赶忙去买了一套房。“最小的户型,30多万,钱还是爷爷、奶奶给凑的。”结果学校划片,相隔不过千米的这个楼盘并不在范围之内。对于这个结果,王先生只能无奈接受:“孩子成绩蛮好,不让他上个好学校,总觉得对不起他。现在只能另想办法了。”

招数

疏通关系

而相比以上方法,江汉区的刘女士这招似乎是最有效的。刘女士的儿子今年小学毕业,想上区里一所重点初中,虽然孩子成绩很好,还是担心出意外。

好在刘女士的丈夫是省直一个重要部门的领导,凭借这层关系,他们很快疏通了教育局的关系。有关负责人承诺,哪怕孩子摇号摇不中,也一定想办法把他的档案投进去。

“现在哪里是在考学生,分明是在考家长。”刘女士感慨说。

招数

“曲线”培养

武昌区的王女士说,她的家庭条件普通,丈夫和她都是普通的小职员,工资收入不高,家里也没什么关系。想让孩子上好学校,只能靠成绩。所以从小学3年级起,她就给孩子制定了严格的培训计划,每周都要上奥数和美术方面的培优班。周六一天补习美术,周日上午做家庭作业,下午奥数培优。

“我也知道孩子苦,但他班上很多同学也在校外读这样那样的培训班,怎么也不能落在人家的后面。”王女士说,“这样一来可以为他的功课打基础,二来也希望得个什么奖。因为每年外校、二中都会招一些文体方面有特长的学生。”

经过3年培训,孩子获得了全省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三等奖,还有楚才杯作文比赛二等奖等。王女士带着孩子的各种证书参加武汉外校、二中初中部等学校的招生咨询。学校对他获得的各种证书很感兴趣,最后孩子顺利进入了武汉外校初中部就读。

谈起这段经历,王女士感觉很值得。“如果按照划片分的话,孩子只能就读一个很普通的学校。但孩子有志向读外校,我们就要为他创造条件。只要能让他上个好学校,付出再多我也愿意。”

解读

罗林:教育不平等引来“择校潮”

“今年免收借读费,优质初中、小学肯定拒收辖区外的学生,想借读的学生家长可能会有意见。”水果湖一中副校长罗林认为,国家取消收借读费的初衷是减少家长负担,体现教育公平,但由于各学校的教育资源本身不平衡,这样做可能导致一些新问题产生。

罗林告诉记者,学校内部增加工资的压力也是“择校热”的一部分原因,“择校费对学校来说是一笔不错的收入,这部分收入可以用来增加教师的工资也可以用来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

“从根本上解决择校费的问题,只有各个中小学师资力量、教学水平没有太大差距,才能逐步实现教育平等。”罗林说。

叶显发:投入不足,择校热将长期存在

湖北大学教育学教授叶显发分析了“择校热”出现的原因。他认为,“择校热”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失衡,所以“择校”这种情况将会长期存在。

“要缓解‘择校热’现象,重中之重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使教育资源的供需更加平衡。”叶显发说,“现阶段部分市场化的资源可以进行完全市场化,也就是让择校信息更加透明公开,这样可以减轻部分学校校长的压力。”

“政府应该鼓励私立学校建设。”叶显发说,在上海、深圳等一些发达城市,私立学校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择校”的问题,“如果有钱,又想享受好的教育资源,可以选择去上私立学校,但公立学校不应允许择校。”

陈恢忠:“科举制”影响家长观念

除了教育资源部分市场化的原因以外,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的副教授陈恢忠认为,中国千年历史的科举制导致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也是“择校热”的一个重要原因,“学校之所以会把部分资源市场化是因为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家庭条件好的家长希望子女受到最好的教育,考取好大学,为家庭甚至是家族带来荣誉感和满足感,家庭条件较差的家长则希望子女能够通过受到好的教育改变家庭的命运,改善家庭条件。”

其实我并不愿意看到爸妈为了我上个名牌初中,到处跑来跑去。我们家家庭条件并不是特别好,听说要上个名牌中学要花好几万。我怕自己上了那个学校后,周围同学成绩、家庭条件都比我好,那还不如就在自己家里附近上学。

——一名小学毕业生认为,“择校”方式进入学校后,很容易让学生之间形成攀比风潮,给部分学生造成心理压力

我觉得哪个学校都无所谓,只要有玩得好的同学、路程不用太远、学习比较轻松就可以了。

——一名小学毕业生认为,名校并不一定是选择的标准

如果可以有更好的老师、环境、教学方法,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和成长都有帮助,择校也挺好的。名牌学校之所以这么火爆,肯定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进入名校就读也更能给爸妈脸上争光。

——一小学毕业生认为,名校对自身有提高即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