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学习和成长 “爱”才不会成“祸害”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和孩子一起学习和成长 “爱”才不会成“祸害”

2010-08-17 19:10:43     标签:小升初经验

1

班霸/绘

最近,由豆瓣小组Anti-Parents(父母皆祸害)的一系列话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该小组名称虽然听上去“大逆不道”,但绝不是无理取闹。其结合大量成员和社会实例,让我们看到,中国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不平等确实存在并引发了种种问题。

在新新家长的Q群讨论中,不少家长表示,这种说法虽然犀利,但也提醒家长去反思家庭教育。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表示,父母爱孩子是亲子关系的本质,这一点毋庸置疑;但要让这种爱很好地实现,父母就必须加强学习。

小馨

总拿别人和我比 我的自信被摧毁

我觉得“父母皆祸害”这个说法太偏激,会让人一下接受不了,但我也确实被父母的教育方式伤害过。

记得读初中时妈妈就教育我:“学习要向好的看齐,生活要向差的看齐。”当时我还觉得妈妈说得挺对的,因为当时班里有些家里条件不太好的同学,成绩非常好;而家庭条件好的同学,成绩就会差一些。我从小就很乖,很听爸妈的话,也一直遵照他们的意思行事,所以我在生活上从来不和别人攀比,妈妈买什么衣服我就穿什么。其实十几岁的女孩子,爱美是天性,外表漂亮一点也是自信的来源之一,有自信其实更能激励自己。有时候看到别的女孩子穿得花枝招展,我真的很羡慕,又感觉自己穿得那么朴素,有点自卑。可我从来不敢跟爸妈讲,生怕他们说我不好好学习,就知道跟别人攀比。读中学时,我都不敢抬着头站在人多的地方,对自己的外表很自卑。

说到“学习要向好的看齐”,这个对我的伤害更大。我记得以前每次考完,爸妈都会说:“你看某某同学多优秀啊,每次成绩都那么好,你怎么每次都考不到她那样好呢?”由于我在小县城长大,地方小,大家互相都认识,同学的父母之间也都互相认识。每次爸妈这样跟我说,我就感觉特别郁闷,而且越来越不自信。慢慢地,我也总是不自觉地拿自己跟别人比,以前比学习,现在就比工作,每次比完,心里都会很不舒服。

到了大学我才开始慢慢变得自信,因为身边总是能听到赞美的声音,但自己内心深处还是很自卑,每次别人问我的缺点,我总是会说:“不够自信。”现在反思,如果当初父母不要在生活上对我那么多要求,让我有本该属于自己的青春和快乐,我想我不仅会更快乐,发展也会更好。

以后我做了父母,希望孩子能够自由快乐地成长,学习和成绩只是成长的一部分。我想一个真正快乐的孩子,学习也不会差到哪去,这就够了。

小伟

只看学习不问健康 我变得高分低能

我妈妈是小学数学老师,跟同龄人相比,我的童年过得很单调,毫无色彩,几乎都是在学习中度过。小学时,我每天除了要完成老师布置的很多作业,还要完成妈妈给我开的小灶———又一批作业,她总是希望我能多做些作业,能超过别的同学,能考第一。别的同学到了周末会去踢球,一开始他们都会来邀我,可是每次妈妈都不让我去,她觉得玩就是浪费时间,她希望我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看到我妈妈这样,渐渐地,伙伴们不再叫我去踢球,去玩别的,也不叫我了,我的朋友也越来越少,也越来越孤单。

父母从小只关注我的成绩,别说心情,就连我的身体健康,也不太放在眼里。我从小身体就不太好,有血小板减少的症状。读初中时,病情变得严重,但妈妈依然不放在心上,每个月只给我两天时间,让我自己去省城看病,还嘱咐我看完病就马上回来看书。所以我自己也一直没把这个病当成大事,哪里出血了就用改正纸贴着止血。后来我知道了,如果小时候及时治疗,我的病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经常要去打针,经常让我不舒服而影响我的生活。

高中文理分科时,其实我对文科挺感兴趣,可妈妈说学文科没前途,要我选理科。虽然我的理科也不差,但我没太大兴趣。我的高考成绩还不错,妈妈做主给我报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机制专业,我成了一名完完全全的工科生。

大学终于离开了父母,我觉得自己解放了,可我又惊奇地发现,我是多么高分低能。同学们都积极参加社团活动,而我除了学习,什么兴趣都没有,跟着同学去报名参加社团,每次面试都被淘汰,当时真的很有挫败感,也越来越自卑。就算是上大学了,爸妈还不忘要我好好学习,好像除了好好学习,我的人生就没有其他的事情。大四时,很多同学都找到了工作,而我因为没实践经历,动手能力又不好,面试很多单位都失败了,后来我只能回到家乡去找工作。周围的人都大跌眼镜,父母这才担心起来,四处帮我张罗工作,后来找到一份中学老师的工作,所以我现在是一名中学老师。

我觉得自己从小到大过得都很压抑,父母太强势,我根本无法反抗,只能乖乖地按照他们为我设定的路线走,可这条路被我证明是错误的,在许多人眼里,我只会学习,只会考试,就是一个高分低能的人。

以后,我会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按孩子的性格和特长去因势利导,也不会太注重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性格,有句话不是说“性格决定命运”吗?

阿红

父母重男轻女 我的童年很受伤

我对父母的感情一直都比较淡,时常会觉得他们不爱我,只爱弟弟。弟弟比我小四岁。父母是做生意的,平时都比较忙,很少有时间待在家里,自我记事起,我就要帮忙带弟弟,这没什么,但是即使弟弟到了可以做家务,可以照顾自己的年纪,他们也总是叫我做事,从来不让弟弟做。我受了委屈,也不能找他们说,他们只会说我娇气不懂事,但是弟弟在外面和别人打架哭着回来,他们就百般安慰。只要我和弟弟闹矛盾,他们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律都把错放在我头上,常说的就是那句“你是姐姐,要让着弟弟。”从来就不听我说话。

他们对我的学习还是比较关心,可我偏偏又不是成绩好的孩子,只能算是中等,他们就觉得我不努力,不认真。弟弟提的要求基本上都给满足,但我就不行,每次都要用成绩来说话。平时放假,他们总让我在家好好做作业,做家务。除非我的好朋友、成绩拔尖的小蕾和小希来找我,妈妈才开恩,每次还都会当着她们的面跟我说:“要多向人家学习,看人家成绩多好。”其实开始我很愿意和她们一起玩,但是妈妈总是这样说,我渐渐感到我和她们之间有差距,跟她们在一起的时候也觉得不自在。后来,我就找借口不和她们出去。本来我性格就偏冷,和朋友一疏远,就更孤僻了。

父母还喜欢在我面前算账,说我花了他们多少钱,上学花了多少,吃饭花了多少……中心意思就是:怎么花了这么多,成绩还不好?考不上重点大学的话,这些钱就白花了。

长期的这种差异对待,以及他们对我的漠不关心,让我自然和他们疏远了,我常常会觉得自己不是家里的一份子,常常盼望着赶快长大,赶快离开家。上大学后,我基本上很少回家,放假也尽量在学校待着。大学毕业后,我想考研,但我没想过再花父母的钱,所以我先工作了两年,存了一些钱,然后考了一个一般的学校的公费研究生,用之前存的钱作生活费,即使过得有点辛苦,但我也不会和父母提什么要求。

我觉得这造成了我不善于人际交往的缺点,而我越来越觉得这种能力非常重要。所以以后我会更注重孩子情商的培养,我会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多正面鼓励,希望孩子能够开朗、自信,多方面发展。

对话 孙云晓

没有任何时代的父母 像今天这样需要学习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名教育专家)

精彩语录

“当年,《人民日报》在讨论中提出一个深刻的命题,即“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即使到今天,这个任务也远远没有完成。没有任何时代的父母像今天这样需要学习,需要与孩子在相互学习中共同成长。”

《毕业生》: “父母皆祸害”的豆瓣小组里,将“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列为世界上无数谎言的NO.1,这是一句谎言吗?

孙云晓:如果以数学的较劲方式来计算,肯定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也不难找出厌恶甚至会伤害孩子的父母。但是,“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这句话不是谎言而是真理,因为它道出了亲子关系的本质。我完全相信,那些叫嚷“父母皆祸害”的人可能受到过父母的某些伤害,可如果尚有天良,绝大多数都可能在内心里承认自己是受过父母之爱的。

《毕业生》:现在不少70后、80后的家长认识到民主对待孩子的重要性,也很注意和孩子做朋友,但这又可能出现另一个极端,父母过于迁就孩子,给孩子过多的自由,您觉得这其中的度应该怎么把握?

孙云晓:研究证明,民主家庭的孩子成才率最高。但是,民主在今天是容易被误解的,比如,民主就意味着无限的自由,自由就意味着对孩子充分的满足等等,而这些都是对孩子的误导,把自由变成了脱缰的野马。实际上,儿童教育特别需要规则和习惯的培养,特别需要父母敢于对孩子说“不”,因为只有把民主与自由和规则与责任有机地结合起来,孩子才能获得健康的发展。

现在不少家长以为只要对孩子投资多,就是爱孩子,不惜花重金送孩子上好学校,孩子不喜欢这个学校,就换另一所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来说,只是舍得投资是不够的,因为教育是知识的启蒙,更是心灵的升华,而这需要适合的环境与教育。其实,对于绝大多数的孩子来说,最适合的是平平常常的环境,校风与师资好比什么都重要。

《毕业生》:我们应该承认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很多父母的父母也是用这样的教育方式教育他们,他们很多其实也是“被伤害”的“孩子”,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做,才能避免再将错误延续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孙云晓:早在1993年至1994年,社会上广泛讨论我的报告文学《夏令营中的较量》的时候,《人民日报》在讨论中提出一个深刻的命题,即“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即使到今天,这个任务也远远没有完成。“父母皆祸害”是偏激之论,但它也为当今时代的亲子关系敲响了警钟。没有任何时代的父母像今天这样需要学习,需要与孩子在相互学习中共同成长。

1“祸害论”提醒父母反思

《毕业生》:大家有没留意最近对豆瓣网上的一个名叫“父母皆祸害”的讨论小组的报道?它的英文名是anti-parents。

牛牛妈:太偏激的说法。

白杨:“父母皆祸害”这个小组,主题本身太绝对,一票否决了天下的所有父母。

蔡蔡妈:那些应该都是些不正常家庭造就出来的吧。

大学时代:我理解成是对传统家庭教育模式的一种反思。

果果妈:感觉这些小组成员并不是白眼狼,标题取得有点吓人,说的东西很有道理。很多人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父母行为对孩子的影响。

圆圆妈:家长确实需要反思。

蔡蔡妈:不管怎样也不能用“祸害”,尽管方式不对,但没有父母会祸害自己的孩子。最多是不理解,沟通不够。

山楂树下:跟父辈比,我觉得我们已经够民主了,很少打骂孩子。有时被他气得半死,也只能干瞪眼,想起小时候早就被我爸抽了。

Rayray:打骂孩子不行,溺爱孩子也不行,当好父母不容易。

白杨:如果讲“祸害”,可能父母不是唯一罪过,还有体制和教育的大气候。

和风细雨:我觉得,作为父母要有更好的抗压能力。因为这些压力自己不承受,孩子在不成熟的情况下,是受不住的。

2 家长应随着时代调整自我

《毕业生》:“祸害论”给家长开出几个清醒剂:期望高、面子重;权势大、责任小;宣泄多、沟通少。

圆圆妈:这些现象确实存在,我们是应该自我对照一下。还有,也得客观看待当年我们这一代人受的教育。当年我们的教育中只有“对的” 、“错的”、“好的”、“坏的”,这些是否都太绝对了?

大学时代:是的,在一个僵硬教条的体制下。

蛋蛋妈:家长自身就是在这样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很多人也自然存在不少缺陷,包括我们对孩子的爱的教育。

圆圆妈:因此我们现在做家长,就要顺应这个时代,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自己,那真的会很失败!过去的一切无法改变,但到了今天,如果还说不能改,那责任应该是在家长自身。我经常说,我们老是看到孩子的缺点,但有没有回头看一下,自己身上的缺点呢?

不会游的鱼:孩子六年级的时候我开始检讨自己!你不检讨,就不能和孩子交流,孩子就不会跟你说任何心里话。

大灰狼:我会向孩子认错,孩子现在做错了事也会对我说:对不起。错就是错了,圣人都有错,何况我是凡人。

大学时代:你坦诚了,孩子也会很坦诚,这样的沟通才顺畅。

3引导孩子去实现自我

《毕业生》:其实这个anti-parents小组的成员里,很多人按世俗标准不可谓不成功,但他们自己体会不到这种成功的喜悦,会觉得那只是父母希望的人生,不是他自己想要的人生。

和风细雨:同样的结果,过程不一样,人的满足度就完全不同。

大学时代:个人觉得,父母可以引导孩子,但不能替代孩子做选择。

越妈:似乎越是自身受教育不足的家长,控制孩子欲望就越强。

和风细雨:整体来说,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应该是开放的,家长不是孩子的天空。当你跟在他们后面走,你会发现很多风景。你牵着他走,他很受伤,也达不到你期望的目标。

圆圆妈:我觉得是孩子在引导我们成长。

大学时代:我也觉得自己从孩子身上学到很多。

大灰狼:但我试过问很多个小孩,如果让你们自己选择现在想做什么,你想做什么?很多人的回答是:打机,睡觉。

大学时代:那是因为这些孩子之前一直没有自己选择的机会。

4大人的经验

无法内化为孩子的经验

《毕业生》:确实存在一个现象,就是父母会以为自己更有经验,比孩子懂得更多,就常常干涉和控制孩子的想法和决定,家长们是否想过,这也可能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

大学时代:有时看到孩子做错事情,知道他肯定是要碰壁,但我也知道,这是他成长的必经之路,这时就会很纠结:要不要提醒他?还是让他自己从错误中学习?

越妈:做家长的都会有这个矛盾,有时候觉得很为难,不知如何把握。

大学时代:其实,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犯错中成长。

和风细雨:他可以不用犯错,一直生活在你的庇护下,但他不会有一个真正的生活,一个大写的人的生活。他也永远无法成长。

大灰狼:难道可以让他自由发展,成绩、名牌大学什么都可不计较?

随风:我认识一个大学教授,她对女儿的教育让我很佩服。他女儿小时候学围棋,他居然敢让孩子休学一年,专门学围棋。但这样的家长只是很少很少,大部分家长实在跳不出这个圈圈,还是不够超俗。

和风细雨:我们的付出能够给孩子迎接挑战的健康身体和健全心智,这就已经足够了。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