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在收拾衣柜时,我站在身边观看,女儿说:"妈,你走开好不好?"我回应:"我又没说甚么,只是站在旁边看都不行吗?"
女儿说:"你这种虽没说话,但看的眼神里却充满‘忍下来想批评指导’的观看法,给我的压力更大耶!"
女儿的话让我顿悟道-为何做母亲的我们,自认为在教导孩子时,明明是尽心遵循"正确"的教育法则,来说"正确"的话,却常是"无效"之因,原来问题不是出在我们说了甚么,而是于言语之外所无意间流露出来的态度,影响到孩子是否愿意受教的心理。
也由这事引发我联想起,有位小学校长跟我分享的教学经验-
学校要求老师在班级施行"赏识教育",一个月后以老师纪名,学生不记名方式来填写反馈单,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同一班级的学生,在不同老师的成效评断上,有着回然不同的评价。认为"赏识教育"对学生收效不彰或影响甚微的老师,学生对他所施的"赏识教育"评价多是-虚假、浮夸、心口不合一;甚至有学生在评价单上写着:"我们年纪虽小,但却不是傻子,不会看不出听不出,不是发自内心的夸赞和鼓励!"
而让人备感意外的是,最受孩子喜爱,推崇为"最具赏识Power”的,是位寡言少语的老师,他"赏识”的言语就是"不错!",但他含笑注视的眼睛,与热情温暖的拥抱,却替这极其平凡的夸赞词,增添了极大的Power。
可见,想要孩子体会到家长的爱与鼓励,让胆小的变勇敢,软弱的转刚强….真的不是在于你话说得多"给力",而在于你言语之外,看孩子的眼神、形于外的举止,是否真能让孩子感受到是"心口如一"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