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考试择优选拔为“指标定向分配”,让每一所小学都能获得优质初中的招生指标,是今年市教委颁发的《2009天津市初中招生工作指导意见》中的一个亮点。市教委中学处处长黄炎昨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权威解答家长和学生最关注的热点话题,并深度解析2009年本市初中招生制度改革如何破解小升初择校困局。
招生指标定向分配
创新制度破解择校难题
“优质高中初中部指标定向分配这一政策是为了均衡初中生源,减轻小学生学业负担。”黄炎称,目前本市义务教育资源还很不均衡,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在本市特别是中心城区,客观存在着家长对“重点校”趋之若鹜的现象,这是造成小升初择校热不断升温一个重要原因,“市教委从2007年开始,对这类初中采取推荐保送或招生指标定向分配的方式,逐步取代考试选拔择优录取的招生方式。今年决定把招生计划的60%按照一定比例定向分配给区内每一所小学。这是本市从实现生源均衡入手,进而拉动义务教育学校真正实现均衡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它将作为一项制度确定下来,坚持数年,最终实现初中全部免试入学的工作目标。”
“由于指标分配,等额推荐,来自各所小学的推荐生其优秀程度会不尽相同,但是在‘考试择优’和‘促进均衡’的抉择中,我们首选均衡。”黄炎表示。
改变初中层层“掐尖”
实行多元评价择优推荐
“实行优质高中初中部招生指标定向分配,是今年初中招生制度的创新。”黄炎表示,以往优质高中初中部的招生是在全区范围内层层筛选,优中择优,这种招生办法弊端很多,违背了义务教育的根本宗旨,必须改变。今年起,要逐步改变优质高中初中部在区内择优的招生办法,把招生指标按一定比例分配给区内各小学,让招生学校接收各小学推荐的优秀生。
“实行优质高中初中部招生指标定向分配”有三大优势:一是缓解了小学毕业生激烈的升学竞争,有利于减轻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二是使小学毕业生从选拔性考试中解脱出来,有利于恢复小学毕业考试水平考试的本来面目;三是有利于从均衡生源入手,拉动义务教育学校的均衡发展。市教委要求,今后凡是以考试择优的方式招生的初中学校,都要采取指标定向分配的方式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