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可以说,在数学教学中,能否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呢?总结多年经验,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能否积极思维的前题。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除了帮助学生不断明确学习目的,使他们从获得知识的重要的意义上发生兴趣和提高求知欲外,最重要的还是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善于提出一些新颖、富有吸引力的问题,会创设一些诱人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新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学习“平均数”这节内容时,教师一开始就设置这么一个问题:身高130cm的小明想到一个平均深度为120cm的池塘中去游泳,他会有危险吗?这个与现实生活相联紧密的问题,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好奇,许多双小手一下子举起来了。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们思维积极说出了各种各样会出现的危险,其中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他不会出现危险,因为水深只有120㎝而小明有130㎝高”。我就根据这个小朋友的回答开始上起了新课,结果是整堂课气氛热烈,教学效果显著。
二、尝试转换角色,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以往的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灌输的知识,因为学生自己没有开动脑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不能准确地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
如果教师在备课时,钻研教材的同时也备好学生,给学生设计一个“教师”的角色,让学生对新授知识自己设计一个学习方案,并能走上讲台试讲,这样学生很快会开动脑筋,争先弄清知识。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定会有很多不懂的地方,这样会更加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在“制作年历”这一节中,首先教师就明确,本堂课完全由小老师解决问题。很快就有几个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制作的年历,然后一位小老师在讲台上有板有眼地讲述年历的制作过程以及应注意的问题,与台下的学生一问一答的阵势比平时教师讲课气氛热烈多了,个个是精力聚中,而且不时结合自己的年历提出问题。时间证明只有积极思维才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堂特殊的课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
三、不断提出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小学生乐于表现自己,我常常被课堂上那一双双举起的小手感动,得到肯定和鼓励的学生更是不会松开自己思维的发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目的有步骤地一个接一个提出问题,去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一个问题解决了,又揭示一个问题,环环紧扣、步步深入,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例如,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除法的练习”中,对于教材(三年级下册)第24页练习五的第7题,教师提出这样一组问题:
1、谁能完整地叙述题意;
2、说一说,题中为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3、运用哪些信息,可以解答(1)问?
4、想一想,还有其他方法吗?
5、说一说,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这一组问题,前一问是解决后一问的基础,在前一问的基础上发散思维下一问,它们之间逐步引申,环环有联系。
这样逐步精心设问,使知识串联起来,可以使学生积极思考,情绪高涨,达到了“一题问出多题来”的效果,而且也更好地培养了学生严谨周密的思维方式。
四、教师放手,多给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
以往的教学常常教师奉送知识给学生,课堂上,组织教学,复习旧知,导入新知,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等教学环节早已安排得井井有条,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的讲解转,教师讲东学生想东,教师讲西学生想西,学生的思路不会跑去教师预想的圈圈,这种教学方法其实很大程度上禁固了学生的思路,难于培养学生为探索真理而勇往直前的精神。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为目的的,要达到此目的,须要教师放手,多让学生独立思维。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让学生通过积极思维自己解决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不必一一交代,更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要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引导他们自己逐步加以总结和概括。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通过观察连续五年的年历,许多学生马上发现许多的问题,并大胆举手提出来。
甲:我发现了有的二月有28天,有的二月有29天。
乙:我通过计算每年的天数,有的一年有365天,有的一年有366天。
丙:我发现有几个月每月是31天,有几个月每月是30天。
……
其实,这些问题都是这节新授内容的知识点,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提了出来,这说明他们启动了思维之门,是有能力自己发现和解决许多问题的。而且这样获得的知识会在他们的脑海中印下更深的痕迹。
当然,要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还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其他环节多给他们创造独立思维的条件。
每个学生只有启动了思维之门,才会真正获得自主学习的权利,才会不断拓宽自己的思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使自己的才智得到不断发展,这更需要我们教师的努力配合。
文章来源:http://bbs.edu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38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