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济南查字典暨济南奥数网小升初征文大赛的投稿——宝贝小升初,无奈又幸福。这次比赛是全国性质的比赛,欢迎大家踊跃参赛。
2012我家难忘的小升初:宝贝小升初,无奈又幸福
不知不觉之间,我家女儿也走到了小升初的大门前。根据济南市历年小升初的形势,结合女儿的实力,我们分析此番考试大致有三种可能。第一种可能,也是最好的可能,就是能够考取外国语的前260名免费批;第二种可能,也是最大的可能,就是考取外国语、山大附中、历城二中等优质初中的收费生;第三种可能,是必须有所准备的可能,就是前二者均考不中,通过交点择校费,进一所孩子比较中意的优质初中。鉴于目前我国教育资源配置的严重不均衡,因此我们没有考虑第四种可能:进入直升初中,毕竟,孩子是自己的。
5月25日我们得到校方电话通知,我家女儿以233分的总成绩被外国语免费批录取。
考前,为了不给孩子过多的心理压力,让孩子能够轻装上阵、放手一搏,我们专门跟孩子谈了一次,谈话的主要内容是每一位同学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得好,我们也不例外。但是,对此次考试我们作为父母并没有特别地看重,因为六年的小学生活女儿足够的努力,表现也足够优秀,因此这次即使考不好,我们依然会以你为骄傲。在考试前,爸妈已经为你找好了完全可以与外国语和山大附中媲美的优质初中。你只管放心去考试,其它一切无须多想。
事实上,这些话并不是为了给女儿减压而说出来应景的,在长期以来的与女儿共同成长的经历中,我们也确实是这样做的。与天下所以的家长一样,我们也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考试、升学,但是,与这些相比,我们更加关注孩子的健康、快乐和全面发展。
今天,最令我们高兴的事情不是孩子顺利考取外国语,从而为我们省了几万块钱的择校费。而是事实证明了六年中我们坚持把本属于孩子的欢乐时光完完全全地交给孩子,是完全正确的。六年中,我们没有给孩子报过一天针对语数英的辅导班、培训班、强化班、冲刺班,星期天、节假日在做完老师留的作业之后,时间完全属于孩子自己,我们没有给孩子增加过任何语数英的学习内容。对于辅导班、培训班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家长朋友也曾说过:想进名校,报了辅导班不一定能考上,但不报辅导班一定考不上。我们的看法是,报班与不报班,要看各家孩子的具体情况,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采取的培养方式自然不应该一样。古人说的因才施教,大概即是这个意思。至于我家女儿为什么一直没有报班,后文有所述及。
今天,在又一年的小升初即将尘埃落定之时,我们很愿意把六年来乃至更长的时间以来我们陪伴孩子共同成长过程中的得与失,与广大的家长和同学朋友分享。世界因不同而美丽,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家庭的教育理念也是独到和不同的,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家庭把他们更精彩的心得分享给大家。
家长的关注点至为重要
古今中外,培养和教育孩子都是一件挺重要又挺复杂的工程,在高度网络化信息化的今天更是这样。当年科大少年班的一众神童,曾是怎样的让全中国的家长艳羡;郎朗的成功经历又引领了怎样慰为壮观的家家琴童的狂潮;在无数中国家长对美国的教育思想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时候,他们也许并不知道,也有不少的美国教育专家对中国学生的扎实的基本功羡慕不已。也许从理论上,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本来就是一个无解的命题,但让人感觉麻烦的是,每一位家长又不得不对此做出解答,因为每个家庭都有孩子,孩子都要接受教育。对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复杂命题,我们无力也无意做太多讨论,这里只想针对家长最应该关注什么,说一说我们的一点朴素的理解。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关注什么,对孩子的成长是重要的。我们认为,要宏观地、长远地关注孩子的成长,宏观即是全面发展,她的健康、快乐,是不是有爱心,是不是有责任感,是不是有融洽的人际关系,是不是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做事习惯,当然,良好的学习成绩也是每一个家长期望的,我们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在我们看来,学习成绩的好坏,始终只是表征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众多指标之一,而远非全部和唯一。
既然学习成绩只是孩子全面发展的指标之一,那么作为家长,就应当有勇气去帮助孩子做一些选择和取舍,而不是跟着一些“潮流”随波逐流。比如,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我们的孩子从一岁八个月就进入了幼儿园,到上小学的时候,已经有了差不多五年半的“学龄”了。众所周知,一些幼儿园过早的安排孩子学习不适宜幼儿的课程,并且,从中班开始,便要求幼儿完成一定量的家庭作业。自然,对于幼儿园课内的教学内容,我们无法左右,但我们坚持了在五年多的时间里,从不要求孩子做家庭作业,并通过有效的沟通,取得了园方的支持与谅解。
我们的孩子生于1999年10月,到了2005年夏季,与我们差不多情况的家长几乎无一例外的选择了通过请校方通融一下的方式,让孩子上了小学。但对此我们却有自已的看法,事实上,一个不到六岁的孩子正是心智快速发展成熟的时候,年龄差一年,甚至于差几个月,就有不小的差距。一个孩子在完全同龄的孩子中也许本来应该是出类拔萃的,但如果被人为地“拨高”到大一岁的孩子中,却成了勉强跟得上,甚至有些吃力的孩子,而最糟糕的是,这种自我定位一旦形成,再想改变已不可能。在我们身边的家长中,并不缺乏这种拔苗助长的悲剧,他们为了自己有些畸形的虚荣心,不惜牺牲了孩子本来应该有的轻松、快乐、优秀和自信的童年时光。鉴于当时孩子离六周岁的法定入学年龄只差了不到两个月,而且孩子已经有了四年半的幼儿园学龄,当时幼儿园的老师也向我们表示,如果上学,孩子完全能够跟得上,家长完全不必担心。但是最终,我们还是坚持了自己的看法,让孩子继续留在幼儿园一年,而且依然是我们家独有的“没有作业”的幼儿园。
辅导班,补习班,强化班,冲刺班
到了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孩子班里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上课外的形形色色的辅导班、培训班已经是非常普遍,据不完全统计应该在50%以上。形成这样的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孩子上的小学是某优质小学的合作办学分校,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应该说比较好,但对上直升的初中相对差一些,因此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小学毕业的时候,能够考取一所相对好一些的初中。对于大量选择课外报班的同学和家长,我们是理解和同情的,但对他们的作法并不完全赞同。
我们认为,小学阶段的孩子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外加每天一至二小时的家庭作业时间,如果孩子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那么其用于文化课学习的时间是基本适宜和充裕的,根据我们对孩子各门课程的掌握情况的观察,基本能够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因此,我们的结论是,报课外辅导班,进一步地“精耕细作”地补习文化课,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不必要的。星期天和节假日的时间,应该属于孩子自己,由她自己支配,做任何她喜欢的事,阅读,做手工,跳舞,学画,旅游,参加公益活动,等等。对于孩子的星期天和节假日,我们的基本要求是,只要不是语数英,其它的兴趣班均可以报。女儿上兴趣班的事,后文还有一些陈述。
我丝毫也不怀疑,报上几年的补习班,孩子小升初的考试成绩会更好一些,事实上有一些辅导班、补习班提分的效果确实是不错的。毕竟,这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我想,提分确有效果,应该是许多家长对各种班趋之若鹜的根源。我们之所以坚持不给孩子报各种班,是因为我们认为仅仅为了提分,为了升学,不惜牺牲孩子大量的快乐的节假日时光非常不值得。对此我曾跟孩子妈妈说过,如果非要从三、四年级就上辅导班才能考上名校,那我还是宁愿花点择校费让孩子上初中。
从女儿考取外国语的成绩看,也确实有提高的空间,语文94,数学70,英语69,这里除了语文高一些,数学和英语应该至少有各10分的提升空间。小学生一个学年中有大约170天的时间是星期天和节假日,这么大量的时间的全部或大部用于重复和强化语数英,而其全部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小升初成绩能提高20分,细算起来真的很不值得。从四年级到六年级,每年170天的时间,以孩子那么旺盛的精力,真的是能做很多更加有意义的事。
失之东隅,得之桑榆,在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重新体悟了这些朴素的哲学思想。
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我们始终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他(她)独特的闪光点。根据我们的观察,在看似平静的小学校园里,孩子们其实并不缺少竞争压力和忧患意识,特别是象我们孩子上的合作制小学,由于没有可以直升的优质初中,孩子们的压力更是明显一些。现实的情况是,更多的孩子缺少的是自信。有自信才有尝试超越的勇气,自信可以创造奇迹。孩子的自信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发掘和培养。每当家里包饺子,孩子跃跃欲试的时候,我们总是给予最大的支持与鼓励,揉面、擀皮儿、包馅儿放开了让她尝试,并适时地给予鼓励与赞赏。外出旅游的时候,订票、预订旅店、通过安全检查,乘坐地铁和公交,一切孩子能做的事都鼓励她自己做,并不时地分享孩子进步与成功的喜悦。游泳、滑冰、骑马、打球,凡是孩子喜欢尝试的,我们都大力支持,并高兴地分享孩子的每一点成功与体验。在这些看似平常的鼓励、支持、赞赏与分享中,孩子将变得自信满满,有了充分的自信,学习上的事情自然不在话下。
读万卷书
在今年外国语初中部的招生考试中,孩子的语文考出了94分,除了学校老师的辛勤劳动,这主要得益于孩子平时超大的阅读量,和超宽的阅读面。相对于电子书,孩子似乎更喜欢纸面的读物。于是在我与女儿之间就有了一条不成文的约定,那就是买书是可以按需的,完全根据孩子的意愿,不控制范围,不限定数量。我需要做的只是在收到当当网的快件后照单付钱。我们是普通的工薪家庭,经济上不拮据也谈不上宽裕,在购买上,除了孩子的书,别的东西还都是要有计划的,这是家庭基本的财务制度。
孩子对书的痴迷,家长自然是乐于看到的,于是在孩子二年级的时候,我经过仔细地挑选,买了一套叫《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书送她,可是没想到并没有收到我预期的效果,那套书至今还被冷落在孩子的书架的一角,动都没动一下。当时我的想法是,文史哲不分家,孩子喜欢语文,自然要了解一些我们民族的历史,可是遗憾的是,我良好的初衷却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让我更加想不到的是,突然有一天,孩子居然主动找我讨论历史的人物和事件,而且是一发不可收,每天挂在嘴上的都是什么秦皇汉武、诸子百家之类的,而且这种兴趣直到现在也不见衰退。后来我才发现,孩子对历史的兴趣,源于一部叫《秦时明月》的动画作品,原作者是台湾的温世仁先生,正是这部优秀的作品帮孩子打开了历史宝库之门。温先生英年早逝,但他留给我们的作品是不朽的,感谢他!
从那以后,我便没有再动帮孩子选书的念头,而只是负责对当当网的快件照单全收。我能深切地感受到,丰富广泛的阅读,带给孩子的不光是写作能力的提高,也不光是语文成绩的进步,而是影响着孩子的全面发展及至整个人生。现在在闲暇之余,我们家长也不时拿起孩子案头的书看上几页,书改变了孩子,也改变着我们一家。
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乃人生两大乐事。百闻不如一见。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然而仅仅是道听途说,而不能够身临其境,总是一种缺撼。在历经了漫长的期待与争取之后,我家女儿终于赢得了一次赴日本修学访问的机会,那种由内而外的无法掩饰的兴奋感染了我们全家,甚至于我们的邻居。邻居中有一个懂日语的阿姨,自打修学计划确定的那天,女儿的业余时间几乎全用在了学日语上了。一切的准备工作均在紧张有序中进行,行程排定,护照已经办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然而,真的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加之其后的海啸和核事故,给日本整个国家以重创,女儿的日本之行自然也随之成为泡影。一次没有成行的日本之行,让女儿在希望与失望之间坐了一回过山车,也让我们领教了行万里路对孩子的诱惑与影响。
孩子毕竟是孩子,兴奋与失落都写在脸上,为了帮女儿尽快走出低迷,我找女儿谈了一次,我说看来短时间内日本是难以成行了,但好玩的地方多的是,接下来我们在全中国的版图上由你任选一个你最喜欢去的地方,老爸老妈亲自陪你去玩个够。于是,在经历了百度地图上几天的游弋之后,鼠标落处:厦门。后来我才知道为什么会是厦门,因为那里有厦门大学—《一起来看流星雨》的外景地。这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私人旅程,为了集中精力帮女儿尽快走出低迷,我甚至没有去见生活在当地的老同学和老战友。鼓浪屿的琴声海浪,南普陀寺的晨钟暮鼓,厦门大学美不胜收的校园景色,胡里山炮台撼人心魄的克虏伯大炮,加上老爸老妈的亲情陪伴,女儿很快走出了失望的阴霾,阴雨过后,阳光依旧灿烂无比。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突然有一天,女儿有些诡秘地问我,“老爹,去日本修学的经费花完了没有?”,我说,不是早就花到厦门去了吗。“哦,可怜的老爹,这回你完了,学校安排我们去美国,花费是日本的四倍!”。额的个神啊!尽管破费一点儿,但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又是一通疯狂地准备之后,美国之行终于如愿。美国修学归来,女儿把此行的所见所感做成了幻灯片,用一节课的时间与班里的小朋友分享,题目叫做《美国那些事儿》。在回国的行囊中,有我喜欢的西点军校的徽章,有老妈喜欢的眼霜,甚至有奶奶吃的深海鱼油。
有同事问我,你女儿去了美国,英语一定大有长进吧,呵呵,说真话,我真没感觉她英语有什么长进,也没有太关注这些。但美国归来,女儿目光中日益透出的从容、大气、自信,已经让我们足够高兴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的女儿长大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最初的动手是前文提到的包饺子,至于最终全家人吃到的是饺子还是面片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有了动手的机会。后来是画画,没完没了地画,在孩子书房的纸篓里,没有一张纸是用完一面就扔掉的,全都是每一面,每一个角落都画满了,才扔掉。再后来是给芭比做各种各样的衣服和饰品,年龄小的时候我们不准动剪刀,就拿来报纸用手撕用牙咬;后来就用旧床单做原料,自己设计,自己裁剪,自己缝制。到了2011年的暑假,女儿与另外两个同学,开始实施给自己做衣服的计划,从量体、设计,到选择购买面料辅料,再到裁剪和缝制全部由这个三人小组自己完成,最终,当她们穿起自己做的衣服出现的时候,着实让家长们吃惊不小。到了六年级,女儿的手工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的境界,就连学校的老师们,也不时有人向她索取一两件手工制作的车饰和挂件。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再小的一件事,听懂看懂到能自己做起来,这之间的差距还是不小的。通过自己的计划安排、分工协作地干一件事情,过程中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总结提高,这中间孩子获得的收益不是用简单的语言可以表述的。
家有琴童
艺术教育可以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怎样来安排孩子的艺术教育是每个家庭无法回避的课题。我家女儿的艺术教育有这样三个原则:一、自愿;二、契约;三、不考级。自愿,容易理解,契约就是在女儿自愿选择了学习一项艺术课程后,需要与家长签定协议,保证在本期学习过程中做到用心、专注、善始善终,不得半途而废。如果确实不喜欢了,下学期可以不再安排,但本学期必须学完。不考级,是在课程的一开始我们就跟艺术老师声明,我家女儿不参与考级,老师尽可以按孩子的情况和艺术教育的规律安排教学,不必有任何任务压力。女儿最早学的乐器是二胡,那时候太小,还不会写字,是由我们把协议写好,念给她听,双方同意后,按手印,生效。协议就挂在门上,每每她想半途而废的时候,我就带她到协议前读给她听。在我们看来,诚实守信,有始有终,有诺必践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许比任何艺术造诣本身更为重要。
学吉他大约是在三年级的事,女儿提出来的时候我问为什么会选吉他,而不是钢琴,女儿当时的回答让我记忆深刻。“我们班钢琴十级的就有好几个,我要是学钢琴什么时候有机会上台啊”。不盲从,不跟风,还多少带点博弈策略的智慧,对这样的思路我是满意的。
二流学生考得好
二流的学生考得好。这是每年小升初都会出现的一道景观。其实不光是小升初,中考、高考似乎也是如此。我家女儿的小升初也被部分老师和家长视为这一现象的典型案例。对此,女儿自然是一万个不服气,噘着嘴嘟哝,哼,考得好的是二流学生,考不好的却成了一流,什么逻辑!在付之一笑之余,细细探究起来,觉得这样的现象背后竟也有一些耐人寻味的东西。
首先,大考更能反映孩子的综合实力。由此我联想起了中国的乒乓球,我们的国手、主力在队内训练和国内比赛中并没有绝对优势,甚至于输给那些小将、新手也是常有的事,然而每每重大的国际赛事,国家队从来都是以一线的国手担纲主力,我想这样的安排今后也不会改变。如果说小升初是国际赛事,那平时学校的测试就是队内训练了,把大赛表现好的选手视为二流,我们只能说这教练有些糊涂了。
其次,许多学校校内的测验与模拟考试的内容,与校外辅导班的训练内容联系过于密切,已经影响了考试本身的可信度。不论是校外的辅导班,还是校内的模拟考,大家都瞄准了一个目标—小升初,于是乎拿来几大名校历年的小升初题反复考试、反复讲解便成了学校与校外辅导班共同的不二选择。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有一点是值得警惕的,那就是这样的做法将导致一个现象(其实确切地说应该是假象),那就是辅导班一报就灵,灵得出奇。然而许多报了辅导班的家长也许并不知道,他们的孩子模拟考试考得好,或多或少得益于学校与辅导班都在反复使用的那几套题。在此笔者说一句不该说的话,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老师在选题上的偏颇,在客观上当了课外辅导班的托儿,而唯一为此埋单的是家长和学生。我家女儿所在的班今年有两人考取了外国语的免费批,而她们俩都没有报班的经历。
再有,可能就是竞技状态和临场发挥了,那些平时被老师和家长视为一流的学生,对于小升初自然有了更高一些的期望,过高的期望会变成压力,压力大到一定程度,便影响了他们正常水平的发挥。如我家女儿这样,平时没上过辅导班,也不被老师视为一流的学生,自然少了许多压力,多了一些轻松。
最大的失误
回望六年,要说最大,也是我们作为家长最不能原谅自己的失误,就是孩子读书写字的姿势不够规范,并且已经很难改正。更为严重的是,据我们观察,或多或少存在这类问题的小朋友在孩子班里大有人在。这值得我们做家长的深刻反省,也值得学校方面思考。在这里我们严重呼吁家长朋友,特别是低年级的家长朋友们,真正高度关注一下你家宝贝的坐立走和读书写字的姿势吧,否则,等你发现问题的时候,可能已经来不及了!
家长站得高,孩子走得远
想来,如今的社会里做个小升初的家长真是不容易,来自各方的诱惑和压力让人有时真有点找不到北的感觉。当别人的孩子从三年级就在报班语数英,备战小升初的时候,你是报还是不报?当别家的琴童、画童、舞童已经怀揣了几个十级证书,坐等着享受小升初的特长生优惠的时候,你家的宝贝是考级还是不考?
家有宝贝小升初,也许省不省钱可以视每个家庭的经济能力而定,但心一定是省不了,也是不能省的。咱们必须对一些社会、学校乃至官方都莫衷一是的命题作出自己的并不专业的解答,并且要以自家宝贝的前途为代价对此负责。对于社会上的种种潮流和趋势,我们不光要耳闻目睹,更需要有自己的判断和主张,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家长站得高,才能有孩子走的远。
六年的小学生活,学校和老师为我家宝贝的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付出了辛勤的汗水,非常地感谢他们。
家有宝贝小升初,愿天下家长不再有烦恼和无奈,愿天下的宝贝都能优秀、健康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