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本可以写成我对孩子的希望,但想了半天还是有点局限,针对我对众妈妈们的了解,从她们的身上我看到了很多,想到了很多,所以就以题为“想要我们的孩子走多远”写这篇日志。
从孕育孩子我们就选择到最好的医院分娩,一出生,我们就想给孩子吃最好的奶粉、上最好的幼儿园、为了上最好的小学我们不惜重金由东到西,最后迁海,来到我们过去可望而不可及的北大、清华的脚下,孟母不过就三迁罢了,我们远远超过了孟母。迁到这里每每经过校门就会给孩子说说这个学校有多么悠久的历史,出了多少伟大的人物,看着一个个从校院里走出的学子,我们都会投去羡慕的眼光,甚至把一个个出进的学子幻想成为我们自己的孩子,给孩子灌输向往美好,追求更高。我深信,众家长或多或少有过这样的想法,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本是人之常青之事,而我们的教育事业发展到此,却出现了这样一种局面,我不能批判几经撰改的教育制度,因为逐渐的改革已经向我们说明国家在重视教育,在为我们寻求最好的最公平的教育体制,因为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又是发展中国家,鉴于这种特殊性,我们不能完全效防西方教育,所以我们被当成一个这样的实验品也很正常。我们不能有勃与国家政策,我们只能从我们自己做起。因为政策是给大多数人定的。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我们的欲望也逐渐膨胀起来,我们对孩子的希望就同我们的各种欲望一样越来越高,越来越无法满足。上了最好的学校,要求孩子拿到区三好、区三好拿下时我们又提出向市三好进军,争气的孩子看似不知疲倦的跟着我们奔波与学习的征程中,他们坚守着孔孟之道,不敢和我们反抗,稍有不悦,也会被我们做妈妈的用这三寸不烂之舌说的心服口服。再加上家长的世故和随波逐流,使孩子没有了自己的空间,喜欢看的书,只能用长达半小时的上厕所时间来看,孩子美好的童年就这样让别出心裁的学习占据了。
明天我们的孩子如愿上了理想的中学,他们有了自己的思想,他们用半似成人眼光看待着未来,对待着现实的生活。他们甚至选择随兴活着,他们上课麻木不仁疲乏至极。我不知道,我们还能对孩子提什么要求。我们是否还能在培训班和孩子一起上课?听话的孩子我们会再一次的提高了标准,让孩子在学习这场战争中获胜,成为佼佼者,争取上好的高中,好的大学,用无法止步的努力来满足我们无限制的欲望来成就我们给孩子规划的美好人生。而我们又是怎样评定这美好的人生呢?
我女儿曾经用狰狞的目光对我说“是你厄杀了我的童年”,这句话深深的烙在我的心里,从那一刻我似乎顿悟了些许,我们再回头看看身边那些拾荒者,看看那些站在街头发传单的孩子们,他们比我们的孩子大不了几岁,再看看那些正值青春年华的名牌大学生跳楼自杀的消息,难道他们的妈妈就没有为他们规划过人生吗?这一切的一切告诉我们,弦太紧会断,人太悲伤就会窒息,在不完全放纵的情况下给孩子一点自主的权力,让他们学会生活是最重要的,告诉挨打是什么滋味远不如打他一次接受的教训深刻,只是例证一下,可不赞同真打哦。要想让我们的孩子走的远一点,妈妈们,不要将你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了,把眼光放远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