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六一”小东过得比过去两年都要轻松,因为他打赢了人生中第一场竞技赛——小升初之战。
5月中旬,小东的妈妈王莹接到了儿子学校的电话,内容简短明了:你的孩子推优成功,已被某某中学录取。至此,王莹和小东历时近三年的“小升初之战”告捷。
每年初夏,是小升初之战尘埃落定的时候。包括推优生、特长生、共建生、点招生和条子生在内的“择校”环节已基本结束。接下来,6月底至7月初,北京市各区县将根据自己的工作进度对2011年小升初进行按片划分的电脑派位。
但2012年乃至2013年的小升初正在粉墨登场。按论坛里家长的说法,小东和他的家长已经“上岸”,但就像游泳接力赛一样,小四、小五们又争先恐后地跳进水中。
一
小东是个优秀的孩子,一直担任班长、中队委,四年级以前成绩都保持在前三名。
四年级之后,小东明显感到一股紧张的气氛。班里的同学放学后不再像以前一样打闹玩耍,而是被家长接到培训班补课,小区里也找不到可以一起做作业的同学。
于是,小东主动要求王莹给他报班。
取消升学考试后,各中学在“电脑派位”之外选拔初中生的方式主要包括:推优生、特长生、共建生及占坑生。王莹和丈夫所在的公司不属于共建单位,小东的特长绘画也仅是边缘科目。
于是,王莹为小东做了两手准备——推优和占坑。“推优”是中学选拔学生的正规渠道,海淀区的入选比例为13%。为了推优,王莹要求小东每次测试都要保持全A记录,另外,还要积极参加学校社团活动,多参与班级事务。
但获得推优资格的孩子还要参加“电脑摇号”,存在轮空的可能。王莹又给孩子报了一个海淀区重点中学的“坑班”。“坑班”指的是重点学校通过自己的培训机构自办或与社会培训机构合办的培训班。这些坑班会在“电脑派位”之前,组织“活动”(即考试),帮助学校筛出尖子生。这种招录方式称为“点招”。“为了获得更多‘点招’的机会,很多家长会同时报两三个坑班。”王莹说。
这些“坑班”基本学不到东西,只是交钱等通知参加“活动”。但由于最终要靠成绩说话,家长又拼命给孩子报名语文、奥数、英语培训班。
周一至周五的晚上以及整个周末,小东几乎将全部时间用于参加课外培训、特长培训及“蹲坑”。
王莹给小东做了个课程表:周二下午放学后18:00—20:00学美术;周四晚上18:00—20:00上语文;周五18:00—21:00学新概念英语;周六的课程是早上10:30—12:30学数学;下午17:30—20:30学口语。而周日上午8:00—12:20去“蹲坑”。
寒暑假更是补课的好时节。一个多月的时间,王莹把孩子的课程安排得满满的。“花了多少钱不说,光赶课就累死人。”王莹说。由于上课的地点不同,为了不迟到,王莹和小东每天中午都只能凑合吃快餐。经常是王莹开车的时候小东吃,小东上课的时候王莹再吃。“那段时间,晚上根本不用催着他去睡觉,9点半一过他自己就钻到屋里睡着了。”看到儿子这么辛苦,王莹和丈夫也有过动摇。但一走出家门,紧张的氛围无时无刻不在,他们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但小东似乎没有什么抱怨。“小升初就这样,比高考还费劲呢,考不上好初中,怎么上好高中。家长更不容易,除了上班还要陪着上课。”小东显得很释然,也早熟。
就这样,王莹和小东在忙碌中迎来了六年级。记不太清参加过多少比赛和“掐尖”考试,只记得考试后希望与失望交替出现的感觉。
最终,小东没能进入学校“点招”的大名单,但幸运的是,他推优成功了。四到六年级连续三年区三好、综合素质全A、中队委、班长……这些荣誉帮助他打赢了人生第一战。
二
王莹和小东并非个案,每个想要进入重点中学的家长和孩子都免不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1998年,为了给孩子“减负”,北京取消了小升初统一考试政策,引入了“电脑派位”的入学机制。后来,为了保护优质教育资源,避免抹杀一些有禀赋的孩子,北京市教育部门在电脑派位的同时辅以推荐派位入学(即“推优”)、特长生招生等录取方式。
然而,由于学校教育资源极不均衡,家长都不甘心将孩子的命运交给“电脑”,希望孩子能进好中学;重点中学因为有中考压力,也希望选拔“优质资源”,这些政策一落地便被严重异化,在民间演变出了“点招”、“坑班生”、“条子生”、“密选”等五花八门的“小升初”途径。
十多年下来,电脑派位成了那些最底层家长没有办法的选择,但凡稍有经济基础的家庭,都想方设法在“电脑派位”之外寻找一条通往更好前程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