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够在明年到心仪的一所中学初中部读书,刚刚满13岁的六年级学生小明从上个周末开始便到补习班学习初中课程,这样的日子,他需要过上一整年,而跟他一样在同一个补习班的孩子还有另外14个人。初中名牌学校的学位越来越紧张,家长们想出的办法也越来越多样,打算读名校的孩子,压力也越多越大。
小学生课程初中化
小明是一家民办名校的六年级学生,昨天上午11点半,他从一家培训机构上完课出来,自己到附近的一家拉面馆吃中饭,然后走路回家休息。
小明的妈妈是一名内科医生,她告诉记者,从上周末开始,孩子就在培训机构学习初中知识,大家都习惯称这个培训班为“名校班”,所有课程瞄准的就是一家学校——中山纪念中学。
根据培训班的课程安排,15名学员所学的课程全部是初中一年级教材,主要是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我们医院里面有个同事的孩子,去年就在这个班读过,考上了心仪的中学,所以我们今年也过来学习。”小明的妈妈解释说,孩子一直非常想上某中学,将其作为自己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作为家长,只有想尽办法帮忙,“去年开始,已经在赶六年级的课程了,所以今年才能衔接得上学习初中教材。
“拔苗助长”还是因材施教
不便向记者透露姓名的一家中学的数学教研室张老师告诉记者,这种培训班一般会打出“在校老师带班”的口号吸引人气,“这些老师确实有在校老师,但是,到招生出题的时候,这些老师未必有机会参加,可能对学生来说,在思路方面会有一定的启发吧。”张老师心里并不认同这种“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或许真的对入学考试时有一定辅助作用,可是,孩子失去了新鲜感,到了中学里面怎么办?”
而且,张老师认为,认定目标进入一家名校是一件很值得鼓励的事情,但是,不能“走火入魔”,毕竟,最后未必能够成功啊,一定要让孩子做好各方面的思想准备。
不过,一位刘先生认为,这种做法是“因材施教”,“学校的课程设计是根据多数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智力水平设置的,有一些学有余力的孩子,就应该吃吃这种小灶,也为他们考取好的初中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