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关于中小学寒假生活调查结果显示:八成受访校学生每天和小伙伴玩不到1小时,半数受访中学生假期每天补课超5小时。报道之后,引起读者关于“为中小学生减负”话题的广泛关注。
省教育厅表态:正着手出台“减负”相关政策,我省将对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在校时间、作业量等等都将进行明确规定。昨日,专访了两位省内知名教育专家,请他们为我省中小学生“减负”建言支招儿。
减负难在课堂上教学质量不高
“补课班为什么这么红火?因为补课有一定效果。”景敏说。“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没有被培养出一种独立思考、自主生成知识的能力,学生学习成绩要通过反复练习、不断记忆来提高,而补课班的模式就是反复讲,不停练。 ”
同样,景敏认为,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很大程度上也是来源于课堂教学质量不高。
那么,改变现有课堂模式真的就能实现为中小学生减负吗?对此,景敏介绍,目前,凤城六中已经进行了五年的课堂改革,效果显着并已经在省内部分学校逐步推广。“与传统课堂相比,两者最大的不同,就是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上,师生角色发生了改变。 ”“比方说,课堂上必不可少的复习提问环节,在凤城六中,你都会看到某一个小组,他们在组织这次复习提问:大家一起研究,应该向同学们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怎么给同学们的回答作评价。在这样的课堂上,提问、回答、评价都是学生完成的。”
这样一来,孩子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非常好,“当先生的当然是高兴的不得了,抢答正确的同学为小组争得了荣誉,也很高兴,也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培养出一种兴奋的状态,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
景敏认为,之所以现在学生们普遍感到学习很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厌学”,即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没有很好的情感体验。但是如果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可能不觉得学习那么枯燥,那么有负担了。
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初中理科部主任 省教育专家 景敏博士
减负需要家长和学校形成合力
孟宪彬校长认为,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来自于社会择业与竞争的压力,表现为学生考试升学的压力。这些来自社会的压力导致了教育的功利化。学生课业负担重正是教育功利化的一种表现,而教育的本真不应该是这样。
实现减负应该说是有办法的,孟宪彬校长认为,首先,学校要科学地安排学生作息时间。“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和学生课后作业量,保证学生休息和睡眠时间,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 ”
其次,学校要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每个学科都是学生成长需要的主学科,都是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营养素',现在个别学校存在的问题是,为了考试升学对所谓的副科’音乐‘、’美术‘等非考试科目落实得不好。 ”
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向课堂要质量,不给课后留负担也是关键的问题。推进评价改革,就是要从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现状、潜能与发展趋势出发,不断探索和完善促进学生发展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应该尝试从道德品质、学业成绩、身心素质、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来评价学生。 ”
帮学生减负,同样需要家长和学校形成合力。“在孩子刚入学、四年级、进入初中、初三等不同阶段,学生可能面临学业、心理等问题时,我们都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这些阶段。学校还成立了家长专业委员会,家长会把他们对学校教育的思考和建议反馈给学校,这样学校教育也可以不断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