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中招之生源大战 为抢生源高中老师忙盯梢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郑州中招之生源大战 为抢生源高中老师忙盯梢

2011-05-23 20:22:58     标签:小升初教育新闻

中招临近,郑州市区中招抢生源大战也愈演愈烈。为了赢得生源,各个高中多处招生宣讲,为了锁定优质生源,各高中真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

【招数】为招生各高中拼智谋

A、见招拆招型

为了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报名,郑州某所省级示范高中曾在五一假期举行了校园开放日活动。

得知此消息,郑州市一所完中决定:五一期间组织初三前200名学生去北京参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一切费用均由学校承担。

B、严防死守型

在各高中看来,虽然学校之间互相有竞争,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仇人”,那就是完中。每年招生宣传时,完中几乎成了各高中学校的“禁区”。

据知情人透露,昨天,郑州市中招工作会议,全市公办初中九年级家长都在孩子的学校通过“班班通”开家长会,个别完中怕家长了解更多的中招信息,干脆直接就不通知尖子生家长开会。

C、跟踪盯梢型

学校之间的斗争,说白了就是为了抢好生源,有些学校甚至出动所有老师去好高中盯梢,防止本校有家长或学生去咨询。

【无奈】为抢好学生陪酒赔钱赔笑脸

“陪酒赔钱赔笑脸。”一位高中负责人称,到生源相对较好的初中进行宣传时,得揣上红包才敢上路。

某个班因老师推荐而报了这所高中,班主任可以获得50元的奖励;如果报名的学生凭分数考上,班主任可获得300~500元的奖励,两者不累计。如果某个学生的分数达到了省级示范高中第一梯队的录取线,班主任可再获2000元的奖励……这已经是招生中的“潜规则”。

据透露,有一年,某初三班主任仅给一所高中推荐学生,从中就赚了2000元。“一年下来,为了招到好学生,高中就得花费七八万元。”

【追问】谁造就了恶性竞争

“不科学的考评机制在作怪。”一位校长分析说,每年,教育主管部门给各校都下达升学率指标。而且,教育部门衡量一个学校的优劣,唯一能量化的就是升学率。“升学率越高,越受‘待见’。”一所学校想要提高在家长中的威信,只能提高升学率。

目前,虽然我省高中都已经实行新课改,但在不少校长看来,高中新课改只不过是一场“换汤不换药”的变革罢了。一位校长坦言,他们可以不给学生排名,但社会却要给学校的升学率排名。

【出路】教育主管部门要“再狠点”

每年中招时,教育主管部门都会这样表态:录取名单公示,违规招生办不了学籍;高中不能跨区域招生。这样的表态看起来很“给力”,但实际上收效甚微。“说到底,还是教育主管部门不够狠。”有校长认为。要改变现状,教育部门的手腕必须硬起来,招生秩序也会逐渐井然。

据了解,今年,郑州市中招工作会议中明确规定:各高中不得进入初中学校进行宣传;初中毕业生报考高一级学校应坚持自愿的原则,学校及教师要尊重学生和家长的选择,不准限制学生报考,严禁招生学校与考生签订“报考协议”,更不准采用向学生、班主任、初中学校许愿、给好处费等不正当手段招揽学生。为此,郑州市教育局和郑州市中招办设立了举报箱和举报电话。

■ 不吐不快

不要让孩子成为“生源战”的炮灰

时近中招,各高中又展开生源之战,为了一个优秀的孩子,各路奇招迭出,其中不乏虚张声势的宣传,也不缺带点腥味的诱饵。本是关乎家庭幸福、孩子命运的选择,却成了每年一度有点玩味的噱头?

孩子的命运不是儿戏,我们这到底是怎么了?

不久前的武汉“五道杠”少年就曾一度引发了公众对时下教育理念的争议。如果说“五道杠”是教育“泛政治化”产物的话,那么如今教育领域的“生源战”则有点“泛经济化”的意味。

各个高级中学抢夺生源,说到底还是为赚点“升学率”,而升学率又是各个高级中学“评价排名”的唯一量化指标,直接与学校的经济效益相关。另一方面,好的孩子又便于管理,能激发老师的积极性,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就这样,“好孩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宝贝,而有的招生人员变成了“猎头”。

且不问那些被冷遇的“差一点”的学生,那些“差一点”的学校,是怎么被边缘化的。也不问那些还盼望着希望工程的边穷地区的孩子。单单就“生源战”而言,我们哪来的权利忽视孩子的能动性而把孩子当做筹码!

或许是教育产业化的现象加剧了这种恶性竞争,也或许是人口结构的调整让教育机构嗅到了危机而不得不断臂求生。而有关行业规范当无需重复,也无需赘述。“生源战”不具备正当性,就算不得不有“战争”,那也要遵循规则。

无论怎样,孩子都不应该成为“生源战”的炮灰。试问一下那些在这一非正当的战争中为利益而搏杀的相关者,你们听到“集结号”了吗?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