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女士昨天在菜市场逛了一圈出来,提着一口袋肉和蔬菜回到家,拿出小本子,记下了当天的花费:146.2元。其中,光是那只老母鸡就花了接近100元。正巧,电视里面播放了10月CPI涨幅4.4%的新闻,刘女士给老公打电话问:“晚上回来吃饭吗?你要是不回来,我就不炖鸡了。”
每个人都感觉到,物价上涨已经开始深切影响自己的生活,钱不再那么好用了。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否认了中国进入全面通胀时代。刘女士纳闷了:通胀来了吗?物价接下来还会继续涨吗?我们家的资产是不是正在急速地缩水?
一问:通胀真的来了吗
在做饭之前,刘女士到院里逛了逛,邻居们都在议论物价上涨。大家虽然都搞不懂经济术语,但是却一致认为,通胀已经来了。
按照经济学的解释,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现象。
那么,我国如何用指标反映通胀?在通胀明显日益加重的今天,老百姓仍是一头雾水。官方口径中,我国把通胀警戒线定在3%,但此前厉以宁、成思危等学者都呼吁,中国应该提高通胀警戒线到4.5%~5%。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意见分歧,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国没有自己的通胀指标体系,眼下国家统计及有关经济部门以3%作为CPI通胀红线,并不是依据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与公众收入水平增长而得出的通胀指数,而是参考的美国标准,其中,包括除掉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
二问:我家的资产缩水了吗
刘女士实在搞不懂这些经济术语,她只关心的是:“钱越来越不经用了,我的资产肯定每天都在缩水。”按照她的理解,把钱存在银行,一年期定存利率是2.5%,但是物价上涨已经大大超过这个数字,“我把钱存在银行,就是加上利息,也还是亏的。”
刘女士的理解完全正确。实际上,我们目前正处在负利率时代。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所以,即使把通货膨胀率控制在3%,目前我国的实际利率也为负的0.5%。照此计算,刘女士存款20万元,一年期定存,一年后加上利息收入为205000元,但这个时候,物价已经上涨到一年前的 103%。也就是说,一年前用100元能买到的东西,现在要用103元才能买到。所以,这时候的205000元,只相当于一年前的199029元,也就是说,在这一年间,刘女士的20万元变成了199029元。
三问:通胀还会恶化吗
眼看着自己的钱贬值,刘女士很着急。她很想知道的是,通胀会不会进一步恶化?
从目前的分析来看,明年的通胀压力依然巨大。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日前指出,宽松货币政策加大了我国通胀压力,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从保增长转向管理通胀预期,明年通胀率预计达到4%。祝宝良的意思是,宽松货币政策让钞票变多,每一张钞票的价值就相对变低,能买到的东西也就少了。
对于这种现状,业界也表达了担忧,目前物价形势严峻,决策层应该出手管理。央视财经频道评论员马光远呼吁,如果经济增长和通胀不能形成良性的互动,如果再以货币超发促经济发展,只会导致收入分配格局的继续恶化。因此我们呼吁,决策层必须拉响恶性通胀的警报,未雨绸缪,实事求是,直面中国物价的严峻态势,在对低收入民众进行物价补贴的同时,及时转变宽松货币政策,改变负利率的不正常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