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反思:贫穷可以遗传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教育反思:贫穷可以遗传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2011-08-04 11:19:41     标签:小升初教育新闻

“校长,你读了那么多年书,也就2000块左右的工资。我爸小学都没读完,在汕头做了个技工,一个月可以赚三四千元。我觉得读书真没用啊!”这段话出自天真的孩子之口,这不得不让我们怵目惊心。据媒体报道,在广西、四川等偏远贫困村大量十二三岁的孩子因贫困辍学进城打工。

孩子有这样的看法,错不在孩子,错在社会,责任在政府。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标语随处可见,但实际的落实情况却因各地经济状况的不同而天差地别。相当多的未成年人因贫困而被迫提早离开了学校进城打工。“新读书无用论”的出现无疑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基础的。

但是,让大批未受教育的孩子直接进入社会工作赚钱,就如同让未经训练的新兵直接上战场打仗一样,是极不负责的。我们固然可以安慰自己说,一个人即使没上过学,通过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一样可以历练成才,但这样的人究属凤毛麟角,大多数人将因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技能训练而备尝艰辛。温江村的孩子们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因为是缺乏技能的童工,他们只能进入条件恶劣、工资畸低的黑工厂打工,备受盘剥和歧视。

贫穷是可以遗传的。因为贫穷,无力读书或不愿读书;又因不读书而缺乏文化技能进而无力摆脱贫穷,构成了一个“死循环”。要打破这令人绝望的“死循环”,必须有外力介入。对政府而言,必须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使孩子们不会因贫穷而失学辍学。但与此同时,贫困地区的农民也必须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顽强信念,不因眼前的困难而有任何动摇。

有人说,让肚子都没吃饱的农民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是不是太不切实际了?我要说: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也许不能给你的命运带来什么改变——如部分现实所证明的那样;但不相信这一点,你的命运会因你不信而改变吗?与其困坐愁城,让命运击败自己,为什么不坚守信念,奋力一搏?

知识能够改变命运——不但能改变个人的命运,也能改变群体的命运。印度喀拉拉邦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在印度,喀拉拉邦的经济情况不是最好的,但让人惊奇的是,该地的人口出生率、人均寿命接近美国和西欧。当印度其他地区因人口爆炸而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时,喀拉拉邦为何能独树一帜?

原来,20世纪80年代末期,喀拉拉邦政府在志愿者的援助下,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扫盲运动。数万名志愿者奔赴乡村,为不识字的人扫盲,其中2/3接受教育者是女性。学会了读书写字的妇女不甘心做传宗接代的工具,而有了自己的事业追求,人口出生率因此随之下降。虽然整个印度的妇女识字率只有39.42%,但喀拉拉邦的所有居民,包括女性,识字率高达95%,已属于世界先进水平。现在在喀拉拉邦3000万人口、其中80%为农村人口的900多个乡里,图书馆有5000多个,出版3000多份报纸杂志。当地人自豪地说:“在喀拉拉,没有人不读报,没有人不谈政治,没有人不唱歌。”知识改变了喀拉拉邦的命运,给人以希望和尊严。

现代社会分工愈益细密,对专业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的劳动者的受教育年限也呈逐渐加长之势。而且越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国家,劳动者的受教育年限就越长。没有大量高素质的劳动人口,中国就不可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在这样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出现了“新读书无用论”,不能不让人悚然而惊。

体制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等待改变到来之时,作为个体的贫困农民恐怕还要坚守“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尽一切可能使孩子完成教育。

透过豪华简历看小升初 岂一个累字了得

网络连课堂 甘孜孩子尽享成都名校资源

2011年成都四七九校区分布图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