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写一段老师或家长称赞自己的话,却遭遇学生集体“罢工”,理由是“从来没有受到过表扬”。最近,有着50多年教学经验的语文特级教师徐鹄碰到这样一件前所未有的“稀奇事”。大感意外之余,他不免担忧起来:“没有表扬,对学生的危害不仅仅是写不出一篇作文,更关系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写作练习遭遇学生“罢工”
今年暑假,徐鹄受邀给一群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开设作文讲座。要求写一段老师或家长称赞自己的话。这在徐老师看来人人都有话可说、没有多少难度的“仿写”,却遭到了学生们的集体“罢工”:“写不出来,妈妈从来没有表扬过我!”“我们老师只会批评!”
对学生这样的反应,徐鹄老师吃惊不小,起先只以为是学生耍赖不想做作业,但看到后排几个陪读妈妈尴尬的脸色,他才有些相信孩子们的话。于是他不得不修改作业要求:“老师、家长没有称赞过你们,那你们今天就来表扬表扬我徐老师吧……”
家长老师吝惜表扬
这件事让徐鹄无法平静。“这已不是一个作文话题,而是一个教育问题了。”他认为,学生们的反应显然带有一定的情绪,“我不相信这些孩子上了三四年学,真的从来没有听到过表扬,更真实的情况可能是,他们收获的表扬要远远少于批评,甚至少到可以忽略不计。”
对这一现象,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钟文芳分析说:“家长和老师总是希望孩子能够做得更好,往往吝惜表扬,更多是指出孩子的缺点、短处,以为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尽快成长。”她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时,曾到当地一些小学听课。课堂上学生完成任何一项活动都能听到老师的表扬,哪怕是把椅子放回原处、积极回应老师提问等在我们很多中国老师眼里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能收获一句表扬。而要在中国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表扬却要难得多。学生回答问题,如果答案与“标准答案”不一样,老师通常会让他“再想一想”。“我们的课堂不鼓励独立思考,更在乎标准。而那些考试、测验更是用难题、偏题来打压学生的自信。”
家长们在这方面的表现也相当糟糕,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对全国六大城市2500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有超过一半的孩子表示在吃饭时挨过父母批评。另有调查显示,孩子“最烦父母做的事”排在前三位的是:唠叨、批评、拿自己与别人比较。虽然赏识教育已为越来越多人所接受,但仍有不少父母或老师习惯于批评孩子,或者说批评多于表扬。
孩子不要变味的表扬
对学生“从来没有受到表扬”的表述,钟文芳认为,现在的老师、家长不是真的从来不表扬孩子,可能是表扬的方式方法并没有得到孩子的认同。“一些老师虽然也注意到用表扬来提升学生的自信,但常常蜻蜓点水,有时甚至带有一定程式化,并不是发自内心的欣赏,对这样的‘表扬’,孩子并不领情。”
有学生在回忆自己小学生活时说,最喜欢公开课上的老师。因为老师在公开课上总是笑眯眯、和蔼可亲的样子,并时不时对学生的表现提出表扬,但日常交往中的老师却是另外一种态度,永远是一张紧绷绷的脸,批评声远远多过表扬声。而且有些表扬在孩子们听来也已变了味。如学生考了99分,老师就会说:“这次考得不错,下次争取考满分啊!”有粗心的学生计算做到全对,老师会表扬他:“你今天终于没有出错,真不容易!”类似这种明褒暗贬、好话坏说的表扬,尤其是老师语气里流露出的怀疑和不信任,不仅不会让学生受到鼓励,反而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老师和家长对孩子吝惜表扬,他们担心过多的表扬会使孩子高估自己,不利于进步,这与教育观念的陈旧有关,更与急功近利的教育现状有关。”徐鹄认为,为了让孩子在学业竞争中不被击败,家长和老师只得一个劲地催促、指责,而缺少了等待和欣赏的耐心。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会使孩子的负面情绪不断累积。“如果真正为孩子着想,还是请家长和老师们学学小刺猬,尊重教学规律,多些欣赏,多些等待。”
其实,小编觉得,适时的多给孩子一些表扬,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爸爸妈妈或是老师,你们就不要吝啬了哦。
石室中学校长出席交流会获好评
四川教育厅:“黑幼儿园”整改达标可发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