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初一分班“攻坚战”正在上演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新初一分班“攻坚战”正在上演

2011-08-17 11:02:01     标签:小升初教育新闻

还有十多天时间,小升初的孩子们就要进入他们的初中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而就在此时,一年一度的小升初分班大战正如期上演。为了能进入所在学校的实验班,还来不及对新的环境做一些期待,孩子们就不得不放弃暑假埋头向前冲,家长们也是到处找关系、托朋友。而一些学校的校长却不堪骚扰,只好暑期关着手机,老师们的隐私也被家长挖了出来……总之,小升初分班已经成了比“择校”面更广的战争”,只不过是和择校相比,“分班大战”要私底下得多而已。

攻方

虽然国家有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准以创办特色为名举办重点班、实验班,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文化测试选拔学生并按照测试成绩分班,但一些初中学校或暗或明的各种形式分班还是存在的。

7月中旬,毕业于成都实验小学花园分校的学生小霜(化名)今年如愿进入了成都某公办初中名校。

本来以为“这下可以放松一下”的她怎么也没有想到,一得到初中就读学校落实的消息,爸爸妈妈连忙帮她报了一个“暑期名校冲刺班”。

父亲邱先生告诉她:“这个班,不是考名校的冲刺班,而是进入名校以后的冲刺班,也就是为分班做冲刺的……”于是,从7月上旬开始,小霜的毕业假期完全泡汤,只得背着书包,和往常上课一样每天早上8:30出门,赶往学校附近的一个培训机构,参加她的“第三学期”。这一直持续到8月15日。

小霜所说的培训学校,位于沙湾路附近的一个教学点,30多个大小不同的班级正在上课。

一接待员工介绍说,每到暑假,参加冲刺班、提高班的学生很多,“我们暑假的冲刺班有两种类型,一是为下学年即将毕业的学生‘升学冲刺’的,还有就是已经完成升学,马上要进入初中、高中的学生准备的,主要是为了进入新的学校分班的。因为很多初中学校开学之后,都要对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检测或者考试,然后再根据学生成绩情况,进行分班。家长们为了娃娃能分到一个好点的班,一般会送娃娃参加补习……”

培训班的学生们有三分之一来自小学毕业班,暑假都成了“第三学期”。交流时,孩子们虽心有不甘,但更多的是迷茫与无奈。

金牛区人民北路小学生小洁(化名)参加石室中学北湖校区艺术特长生招生之后,“没有被学校看上”。于是,小洁的父母很快又为她选择了石室初中——因听前一届的学生家长说,该学校有实验班。

但要进实验班,必须经过选择。所以,从7月到现在,一家人都在为分班的事情忙碌,想方设法找各种关系甚至请客送礼,只为能进入实验班。

“我的看法是,选择学校固然重要,但是,选择老师比选择学校更重要,择师优于择校……”孩子今年9月读初中的李妈妈说出了家长的普遍想法。

守方

在每年的分班当中,看起来是家长去求学校,去找门路;看起来“苦恼是家长单边的”。其实不然,分班的苦恼,学校也遇到不少,校长等领导遭受的苦恼一点不亚于家长们。

“主帅”难当校长8月不开机

一般学校的分班是在8月15日到20日进行,所以,每年的8月中旬到开学前的两三天,一直是校长“应付分班”关系的“最苦恼时间段”。

成都某知名中学的曾校长说,6月到7月的择校期间,不少家长会托关系找自己,希望能读上该校初中。不堪其扰,又不能得罪的校长们只能玩起“失踪”——成都大部分较好学校校长的常用电话,基本处于“无法接通”、或者“不在服务区”的状态,他们临时用的手机号,往往只有需要联系的上级、下级,以及一些关系很好的朋友才知道。

“8月按理说学校初中、高中招生已经完成了,但是初一、高一的很多家长,不晓得从什么渠道了解到校长的手机号码,有的委托朋友相约,要请吃饭什么的,目的是为了分班。有的家长更是,直接打电话谈这事……”某中学的胡校长说:“有时候,一个学生家长的电话,要打很多次,真的成了一种骚扰!所以好多校长也只有关闭手机。”

“教头”没隐私家长爱挖教师个人信息

成都某著名公办初中学校的彭老师,学校已确定他今年教初一。几天前,一个同事将一段关于他的“QQ聊天记录”转给了他,内容令人吃惊。

聊天记录中,有他详细的工作经历:每个时间段所取得的成绩,每个所教班级的成绩,学生家长对他的评价,也有性格上的优缺点……

这些,都是今年新生家长们打听出来的。随后,他们在群里议论、转发,结果转发到了他的同事这里。“我觉得很害怕,很尴尬,感觉在他们面前一点隐私都没有,是透明的……”

彭老师的这种情况,不少老师都遇到过。成都某小学杨老师已经教完二年级,她说,在两年前接手一年级的时候,也遇到过家长调查自己的情况,包括自己的学历、专业,甚至关心她是否有小孩影响带学生等。这是家长们通过学校的熟人等各种关系,千方百计了解收集的。

改变家长比改变孩子更难

四川教育学院李太斌教授:部分家长对教育太功利化,所以在分班、择校上过分看重,导致目前的“调查教师”等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家长应该以平常心来对待这些,但是,这是很多年以来教育资源不公形成的家长的观念问题,很难改变,因为“改变家长比改变孩子更难”。

作为父母,希望孩子能上一所好的学校,以后能有一个好的前程,这本没有错。但家长却搞错了一件事情:好学校、好工作,这都是成年人世界里的东西,都是成年人以世俗的眼光,来衡量社会的产物。这些,本不属于孩子,他们的大脑里,装的应该是童话的世界,没有负担的生活。

父母应更理性的来看孩子的成长,适度的引导孩子以后的发展,让他在自己的道路上可以走的更好、更远。

教育评论:寒门还能出贵子吗?

2011清华大学在川各中学录取排行榜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