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引导孩子在沟通中学会拒绝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父母如何引导孩子在沟通中学会拒绝

2011-08-26 11:04:05     标签:小升初教育新闻

我相信,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和周围的人和睦相处,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会与人分享,养成慷慨大方的美德,能得到大家的喜欢。父母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任何事情都要讲一个度。如果孩子在与别人相处的过程中,总是担心伤害别人,不敢拒绝别人,这样的结果就可能是伤害了孩子自己。

作为父母该如何引导孩子学会拒绝、敢于拒绝、善于拒绝,让孩子活得真实明白,活得开心快乐?

心理教师林瑛认为,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说不,不仅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法,也是学习一种如何与人交往的处事技巧。

讲述

高一学生家长吕女士昨日来电讲述了她的困扰。

对同学,儿子总是有求必应

吕女士(高一学生家长)

或许是因为从小对儿子的教育中我们一直在渗透“分享”这样一个概念,因此,儿子一直不是那种小气的孩子。小时候小朋友来家里,他会把柜子里的所有玩具都搬出来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哪怕是他自己最心爱的那个变形金刚,他都肯让出来给小朋友先玩个尽兴。

上小学了,班上经常有同学向他借东西,有时是一支笔,有时是一块橡皮,有时是一本书……对同学的要求,他总是有求必应。有些同学借走东西忘记还了,儿子也从来不会主动问同学要回来,只是自己没东西用了才会回到家里告诉我们,又缺什么东西了,迫不得已我们只好为他准备和添置新的用品。

或许是因为儿子为人大方慷慨,在学校学习表现各方面也都不错,人缘也挺好的,同学和老师都很喜欢他。上了中学以后,儿子对同学和朋友的要求仍然是有求必应,尽管有时候,我发现儿子对同学、朋友的有些要求并不是很乐意接受,可他还是不知道怎么拒绝。

平时,有同学身上钱带得不够多要买教辅或是吃饭问他借钱,他也总是从来不会说“不”,遇上好几回同学忘记还钱的事,他也都保持沉默,有时问他你为什么不提醒同学?他的回答是“那多不好意思”。

上周,有三个同学一起邀他去鼓浪屿玩,他内心十分不想去,因为在暑假刚开始的那一周,他已经和另外两个同学去过鼓浪屿了,可是他又觉得不好意思拒绝这三个同学,于是,他这个假期里竟然去了两趟鼓浪屿。他就是宁愿委屈自己也不忍拒绝同学。

我们告诉儿子:并不是所有人的要求都得接受,不要去勉强自己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更不要打肿脸来充胖子,没有原则、一味迁就、顺从别人是不可取的。这个道理我想儿子应该也是会明白的。

这些天我在想,是不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纰漏?孩子不会对他人说不,是因为爱面子还是其他?到底该如何教会孩子敢于拒绝,善于说不?

点评

不懂拒绝容易被人左右

林瑛(心理教师)

“敢于拒绝,善于说不”,别说孩子了,即使是成年人,也很难做得好。但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他们能够有健康的社交关系,教会孩子学会说“NO”又是家长们不得不做的功课。

要教导孩子,作为家长自己必须搞清楚为什么要说不,什么时候要说不。概括起来,无非三种原因,一是“不可以”,一是“不愿意”,还有就是“力所不及”。

什么情况下“不可以”?当对方的要求违背了我们做人的原则,甚至违反了道德和法律的时候,那么就是“不可以”的情况。比如要求考试帮忙作弊、要求一起逃学去玩、要求帮着欺瞒老师家长……更严重的,比如吸毒、打群架乃至其他违法犯罪的行为。这种情况下不懂得拒绝,被人左右,绝对是害人害己。

什么情况下“不愿意”?最常见的,是别人的要求和自己的意愿或者计划相冲突。就比如吕女士的孩子所遇到的情况,同学有事向他借钱,借了不还,甚至借了再借;同学邀请一起去玩,但自己已经去过了很不想再去……这就是“不愿意”的情况了。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懂拒绝,就会委屈了自己,让自己不开心。

那么,什么又是“力所不及”?这种情况又分两种类型,一种是明知道自己做不到还要打肿脸充胖子;一种是高估自己,作出超出能力范围的承诺。

曾经见过这样的事情,有个初三年的学生,同学邀请他一起去毕业旅游,明知道那条旅游路线的价格远远超出他的家庭所能负担的程度,但他还是答应了人家。当家长跟他说没有办法支持的时候,他爆发了,又哭又闹,甚至离家出走,直到班主任知道了这事出面安抚,才肯罢休。

再比如,有个高三女生,一贯心灵手巧,经常做一些小饰品小手工,深得同学的好评。有一次,她带了自己做的手工娃娃、手机链去学校,引得一群女生的赞叹,同学问她能不能帮着也做一个,她毫不犹豫地说好,其他同学也跟风,纷纷向她“订货”,她来者不拒,全都答应了。当时正是高考前一个月的关键期,为了完成对同学的承诺,她每天抓紧一切时间赶工,下课做,上课做,晚自习的时候也做,放学回家关上房门背着家长继续做到深夜。直到被老师和家长发现并劝阻,她才收敛了一些。

答应同学的事情,终究没有做到,失去的时间和精力也补不回来,那年的高考和暑假,给她和她的父母都留下了痛苦的记忆。

主张

拒绝别人要善于讲技巧

林瑛老师认为,家长教孩子学会拒绝,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让孩子学会分辨是非,学会取舍是关键。

让孩子分清是非黑白,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是“不可以”,哪怕对方是再好的朋友,对方的建议多么有诱惑,都必须坚决拒绝。这是原则性问题,没有妥协的余地,因为一时的不忍,造成的可能是一辈子的遗憾。

如果是“不愿意”,那么就要引导孩子自己衡量一下,接受和拒绝两个选择的结果,哪一个是自己更愿意承受的。

对孩子来说,也许宁可委屈自己也不愿让同学失望。作为家长,当孩子的选择很坚决,同时事情的结果并非无法承受的程度,就不必太刻意反对,因为那会让孩子觉得你在干涉他的自由。以后碰到同样的事情,可能会对家长隐瞒或者撒谎。

如果是孩子“力所不及”,家长应该在事前提醒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有些时候,有些事,有些忙,你实在帮不上———所谓“爱莫能助”。如果你答应下来,结果可能很糟———人家对你寄予希望却又落空,会感到更失望、伤心甚至怨恨,而你也可能误了别人的大事,吃力不讨好,帮人不成反害人。如果了解了后果,孩子依然不说“不”,那么让他受一受挫折,也许比起家长的说教更能让他吸取教训。

2.营造民主气息,让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时候,孩子不敢说“不”,和长期所处的环境有关。家长独断专行,不容许孩子说不,很可能会扼杀孩子表达自己意愿的能力,导致对任何人的任何无礼要求,都说不出拒绝的话来。

要允许孩子把自己的意见、想法充分表达出来,允许孩子否定父母的想法做法。若孩子的想法是对的,父母应给予鼓励和表扬,并且接纳孩子的建议。这既能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也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不害怕别人会不喜欢和不接受自己。

3.教会孩子说“NO”的技巧,拒绝未必会带来伤害。

很多情况下,孩子不愿意说“不”,是怕伤害了朋友或者是破坏了和朋友之间的关系,怕自己失去朋友。家长可以制造情景,让孩子体验一下被说不的感受,让他知道,被拒绝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可怕,让他了解,在适当的时候说“不”,对双方其实都有好处。

同时,孩子也可以设身处地想想,怎样的拒绝会让人比较容易接受,什么时候该坚决,什么时候该委婉,什么时候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只要学会设身处地,他会发现,拒绝别人其实没有那么难。

推荐一种最简单的拒绝方法———推迟法。当我们不想接受别人的要求,又不懂怎么拒绝时,可以说“我想好了再跟你说”、“我再考虑考虑”等,这是一种委婉拒绝别人的方法,别人也会从一再的推迟中,明白我们的意图,不会使双方过于尴尬。

4.及时鼓励,强化“拒绝”的能力。

当孩子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拒绝了别人的不合理要求时,家长一定要及时肯定他的做法,给予表扬甚至奖励。这是一种正强化,帮助孩子积蓄“拒绝“别人的勇气,减少孩子对于向朋友说不的负罪感。

我们都喜欢慷慨大方的孩子,但是对于有些必要的拒绝,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家长应该积极引导。只要做到以上几点并长期坚持,对孩子来说,拒绝就不会再是难题了。

考生最爱问的10个问题

班级教育均衡如何实现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