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施
●全市将开展校内小卖部检查●市北区派食品安检员进校园
本报讯 “6月份市教育局将在全市进行一次节约型学校建设专项检查,其中一项就是检查校内小卖部,我们将对校内小卖部管理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查处,如果发现非寄宿制学校违规开设了校内商店,将勒令其停办,并调查处理该学校的相关责任人。”市教育局勤工俭学办公室主任李保旗告诉记者。
他还介绍说:为了加强学生用品安全管理,市教育局于2010年年底下发通知强调,非寄宿制学校不准设立校内商店。他告诉记者,通知还规定六类商品不得进校园,包括超保质期的食品和饮料;无生产日期、无厂名厂址、无保质期的“三无商品”;卫生部门明令禁止学生使用的商品;无“QS”标识的直接入口食品;非中标企业生产的学生公寓用品和作业本产品等学生用品;其它不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的商品。
据记者了解,中小学校内小卖部曾有一段时间普遍存在,从2000年起,青岛市教育部门就明文规定,除寄宿制学校可设小卖部外,其余中小学校小卖部必须撤销,但这些年来仍有一些学校没有执行市教育局的规定。
(陆 波)
本报讯 记者日前从市北区了解到,在为期三个月的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整治行动中,作为重要的“配套”措施之一,市北区卫生局将选派专门食品安全监督人员进驻校园定期开展监督检查。
“我们一直在探索从消费心理、工作监管等不同落脚点入手,希望建立起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有关负责人介绍,除建立食品安全监督员进校园制度外,他们将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督促学校通过健康教育课、知识讲座、科普宣传等形式,在学生中开展经常性的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和有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学生不购买“三无”食品、变质食品、流动摊贩食品及其他不合格食品。
此外,市北区将建立起举报投诉机制,及时处理学生和家长对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的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