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调查学生家底的教师令人不安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那些调查学生家底的教师令人不安

2011-04-25 13:04:32     标签:小升初教育新闻

但凡要合法地调查一个家庭的经济状况,隐含的目的不是为社会管理、征税,就是为救济、推销;而非法地调查别人的家底,不是打算敲诈勒索,就是寻找排摸绑票对象。这是常识。

《解放日报》4月21日刊出一篇“记者博客”《上学先查“家底”?》,谈到貌似为第三种类型的家底调查:现在幼儿园开始报名了,记者发现,在报名现场, 老师不停地询问家长的工作和职务,有的还挖到祖辈是否还在工作。问到这个程度,还不算离谱,记者也考虑得很周全,善意地给出了老师“想多了解一些孩子的家 庭状况和成长环境,或者收集一些‘家长资源’,以便聘请有专才的家长当校外辅导员”的解释。

但有些问话,则明显别有用心,拿记者的描述,是“直勾勾”地问小朋友:家有几套房,有没有车,什么牌子。一言以蔽之,家庭经济状况如何。如果小朋友在家里拥有彻底的财务知情权,还会不会问到存款和股票有多少?

这种打听别人家底的办法,其实比较笨。据说以前鄱阳湖的绑匪用给孩子吃鱼的方式,侦查其家庭经济状况。比如绑到孩子后,就做一条鱼给他吃。如果第一筷子 就戳鱼眼睛,说明这孩子家很有钱;如果是吃鱼脖子的,那么这孩子家给得起赎金;如果先吃鱼尾巴,就说明这孩子家条件一般;如果那孩子一上来就猛扒拉鱼身子 的,一看就是多少年没吃过肉的,肯定没钱。你看,人家多富有智慧。

详细打听别人家底的个别老师,其目的是看你有没有“意思意思”的能力,甚至能力大小也尽可知矣;或者反向解读师德规范中的一条:“不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你也大体知道“直勾勾”看着你的个别老师获取这些信息派什么用场。

每逢到一些与“尊师”沾得上边的古今节日到来,很多小朋友的家长其实是愁肠百结的。中国人讲究送礼,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送礼”多半发生在亲友之间, 从小到大,自然而然了。而偏偏那种有求于人的送礼,学问最大,譬如,送给谁,送什么,什么时间地点,见面说什么话,如何得体,如何点到为止……没有多次历 练,普罗大众哪里能够应付裕如?而且普罗大众哪里有那么多的送礼机会呢?

既然送礼这么麻烦,省去如何?实际上,我们敢于把孩子送到幼儿 园和小学,对那里的绝大部分老师应该是信任的。但是当极个别老师用一种类似于绑匪的眼神,“直勾勾”地打听我们的“家底”,我们其实已经入其毂中任其宰制 了。你如果还没有“明白”过来,皮肉之苦应该是不会受,但如记者所说,“被晾在一旁”几乎是可以肯定的,这简直就是“撕票”嘛——独生子女突然从“皇帝” 降到“奴隶”,落差太大,难免不出些心理问题。

其实绝大多数家长只求孩子被公平对待,千万不要被打入另册。这个要求不高吧?但在“直勾勾”的极个别教师那里,哪有公平可言呢?要公平,你得用钱赎买。

以小朋友为“肉票”,家长和极个别无良老师之间的角力,一开始家长一方就输了。首先,孩子在一个这样的老师手里,人性中恶的一面一旦释放,他们整治孩子 的“本事”已通过各种媒介揭露了很多,还有多少隐形暴力,不得而知。这些手段即便没有用到自家孩子身上,但其恐吓作用,足以让绝大多数家长乖乖就范;其 次,一个人,何况是教师,一旦其行为伦理突破社会寻常底线,单个的家长只能徒唤奈何。

以小学生为“肉票”的现象,这些年来不时被舆论所 关注,但无论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园方校方,基本上束手无策。2008年出现的送给老师的教师节礼品清单中,竟然有“日本游”,有人认为当以“行贿罪”查 处。但社会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并不是法律能够周全得了的。况且,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类的传统在,凭法律未必就能厘清是非曲直。

我们相信,绝大部分教师仍然勤勉地谨守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古训,但是对混迹于这个高尚团体中的极个别“绑匪式”教师,师德在底线之下且不易发现,游走在法律边缘且是非难定,我们真的对他们束手无策了吗?抑或,是社会先出问题,才投射到教师身上?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