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不止一个人向我抱怨,孩子放假有啥好处?家长们天天上班,没人管孩子,只好送孩子上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孩子很累,暑假成了“第三学期”。或者就让孩子“宅”在家里,“宅孩”越来越多:很多孩子不出门、不运动、不爱搭理人,整天宅在家里,玩游戏、看电视。不仅影响身体发育,还容易出现心理伤害,不够自信、自我意识强、性格孤僻、情绪调节能力差,严重的,还容易出现社会恐惧症等。放假本是个好事,对孩子来说,却成了负担和坏事。
家长的絮叨不是没道理。过去,很多城市都有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绘画、滑冰、唱歌等,公益性活动场地很多。社区也乐意为孩子开展文娱活动。所以,那时的孩子都喜欢放假。可现在呢?很多公益性活动场地都没了,开发成商品房了,青少年活动场地变成了商业重地,青少年活动中心成了租赁中心。
过去放假,就是工作忙,很多家长愿意把孩子“往农村赶”,在农村亲戚家住一段时间,见识见识农村的风光,干干农活,吃吃苦。孩子增长了见识,舒展了筋骨,逮知了、摘西瓜等,无比快乐。可现在很多家长更喜欢“圈养”,到农村会吃苦,蚊子多,太热,又没有空调,孩子受不了。孩子只能在城市呆着。我给“郁闷暑假”支两招。
第一招,城市应该增加一些公益性的文化活动场所,让孩子“有地方玩”。孩子的问题不仅是家庭问题,已成了社会问题。基层政府组织、社区,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家庭解决这个难题。归根到底就是一个钱的问题,财政是不是支持。只要支持了,问题就好解决了。
第二招,家长应多一些“放养”和“野养”。家长们根本不用担心孩子“承受不了”。大惊小怪、过分呵护,反而会将孩子具有的本能和潜能扼杀在摇篮状态。应该多让孩子走出家门,积极体验,就算是摔破皮,流点血,却是一种宝贵的成长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