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曲”:四月比信息,五月比孩子,六月比家长,七月比钱袋
说起小学升初中,过来人总结了一个必经的“四步曲”:第一步,叫“四月比信息”,比方说,哪个学校要招什么特长生,有什么实验班,名额多少、考什么等等;第二步,叫“五月比孩子”,也就是说比考试、比成绩、比证书;第三步,“六月比家长”,简单说,就是比关系、比门路;第四步,叫“七月比钱袋”,这一点,就是特长或门路都没有的话最后只能用钱来开路了。
“悄悄地进村儿,打枪的不要”
由于北京市教委出台的“不允许任何文化课考试”的政策跟往年相比更加严厉,因此一些重点中学就想出了“综合素质测评”的方式来选拔学生。所谓“综合素质测评”,说白了就是考试+简历。不光笔试,还要看简历,还得看各种证书。你的简历很出色,你获得的奖越多,很显然这个综合测评就越高。
说白了,各种考试、考级没消停的原因很简单,一流的学校要保证生源的质量,只不过现在是“悄悄地进村儿,打枪的不要”。
“签约”
一般来说,一流的中学都有自己的培训部,在北京这样的中学有三四十所。如果家长不想让孩子就近入学,要择校,那么从小学三年级起,就可以报名参加这些学校的培训班,培训肯定有奥数,也肯定会有英语,并且要不断考试,在整体招生之前培训部就已经有多次考试了。如果你一旦考上了,学校就会提前跟你签约,而与签约对接的,是中学里的实验班。家长们都明白一件事:去各个培训部报名,就是为了获得考试资格,由此也就有了进实验班的机会。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家长们有个不成文的规则:不要和陌生人说“小升初”。因为好机会有限,所以天机不可泄露。因为接近好机会的路径千奇百怪,所以竞争者无处不在;因为一些顶风作案的不叫考试的考试已被部分媒体盯上,所以你面前的套瓷者,很可能是记者。家长们虽满腹微词,但并不希望那些潜规则因一些唐突的曝光而戛然终止,从而使自己的心血白费,枉凝一团皱眉。他们只想在眼前的这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把现有的各种明规则、潜规则吃透和用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