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热议:送礼教师节大家在纠结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公众热议:送礼教师节大家在纠结

2011-09-08 13:11:48     标签:小升初教育新闻

又到一年一度的教师节,谈论多年的教师节教师收礼的旧话题再次引起热议,不少家长不满地说教师节已经沦落为“送礼节”,为如何给老师送礼而纠结,而对于家长送礼的种种“热情”,其实不少老师也在为此纠结!

“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我不想嘴软,也不想手短。我只想好好地教好自己的学生,好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这两天,一则《斗胆从教师的角度说说教师节送礼》的帖子受到了很多网友的热议。发帖人是大厂的一位小学老师,她发帖呼吁家长教师节别送礼:“我希望家长不要太纠结了,放了老师吧。”

看来,一个教师节,大家都纠结。

理解

送点礼物又何妨

其实学生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向给自己辛苦传授知识的教师送点小礼物,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尊敬和祝福,表达的是师生情,只不过我们很多成人偏离了这种解读,非要与社会的腐败之风联系在一起解读。事实上教师在教师节拒绝学生送的小礼物,看似是教师师德高尚,实质上是教师不懂教育,拒绝学生送的小礼物的后果是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和心意。从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角度说,笔者认为,学生在教师节向老师送小礼物,社会多点宽容,少点指责;家长多点理解,多点引导,少点唾骂,这种送小礼物的氛围只关尊师重教,无关教育腐败。

实际上给教师送小礼物的风气在笔者上学时就很盛行,并非现在才出现的新事物,笔者在读中小学时每年教师节就给自己的老师送小礼物,从未想过这是巴结和讨好老师,只是发自内心的做法,而且当时也没什么人对此提出异议。可悲的是,当下社会并没有形成给教师送小礼的氛围,有的只是少数家长和学生给少数老师送贵重礼物以求得到好处的观念,有的是广大家长和学生在教师节之际对老师连句简单祝福语都没有,根本不拿教师节和老师当回事。

当然,必须承认,教师收受家长和学生送的贵重礼物现象确实存在,但是,这种师德败坏的教师毕竟是极少数,而且主要是少数优质资源集中的名校的教师和主要学科教师,广大教育资源薄弱的学校教师和副科教师基本不存在收取贵重礼物情况。从这个角度说,不能因为个别教师收取了少数有钱家长送的贵重礼物,就认定大多数教师收取贵重礼物,更不能认定大多数家长在教师节给老师送贵重礼物,这种逻辑推断是非常荒唐和恐怖的。

评判

到底是谁在纠结

现如今,教师节已经变质为“谢师节”、“送礼节”,家长纠结于送礼,教师纠结于收礼。一个好端端的节日为何成为“里外不是人”,原本严肃舒心的节日为什么演变为年年纠结年年过,原因有多方面。

其一,部分教师素质下降。应该看到,大部分老师的职业素质还是很高的,他们对教师节送礼也表示了无奈。但部分教师将学生与自身利益挂钩,主动向学生家长暗示收礼或者因为收礼而区别对待学生,甚至一些老师明确提出,“送多少我不一定记得,但没送的我肯定知道”。其二,应试教育驱使。学生为了提高成绩,努力学习之外,更要得到老师们的照顾,于是造成了家长纷纷借节日向老师“暗送秋波”。

其三,社会大环境影响。现行社会持有“有钱能使鬼推磨”、“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观点的人不在少数。因此,教师节也无形中被功利化成师生关系的利益“粘合剂”,送礼不过是商品经济在教育领域的“物质化”表现,成了大家公认的潜规则。而教师节送礼,从少数人送演变成从众效应甚至攀比,并且已经形成一种社会风气。其四,教育资源稀缺。家长送礼,教师收礼,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他们都瞄准了教育资源配置严重失衡之下形成的利益空当。教育行业的特殊性和教师资源的短缺,使教师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而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特别是优势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对这些优势资源的争夺,教师也就成了许多家长争相送礼的目标。

建议

感恩教师在于度

有人说,送礼风气的渐盛使教师节变了味。如果将节日看作一种制度,将问题归结于节日的缺陷,是对人与制度之间复杂关系的简单化。制度的文明程度,相当大地取决于人自身的文明程度,而送礼充其量只能算是节日必然的一个伴生品罢了,这既非节日的初衷,也非节日的精髓。

人情淡薄的今天,我们需要一个教师节来唤起我们对教师的感恩之心。尊师重教的最好办法莫过于每天都是教师节,但碍于社会现实,我们只能希望这份感情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在感恩之余不乏一颗平常心。至于感情的表达,无法用对或错简单评价,“度”虽然很虚,合乎“度”就是好事,一旦越过,就是坏事。因此像子路送孔子腊肉一般,只是通过物质载体让孩子了解做学子的德行修养,以示尊敬未尝不可,但也不能一味追求“礼”的大和贵。真正的尊师重道或许就在于此,家长、老师、学生心中都有那么一个“度”,不在送礼上挖空心思,不在收礼上摆错自己的位置,从而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社会导向。

需出台相应规定

既然老师呼吁家长不要送礼,而绝大多数家长也从心里不愿意送礼,那不如来个你不收,我不送,谁也不用再纠结,双方皆大欢喜?但问题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其中最让广大家长放心不下,也最为关键的,就是总有个别学校和老师不但不拒绝收礼,而且还从心里盼着家长送礼,甚至把收礼当成是自己赚取外快的一种手段。

而恰恰是这“个别老师”,让多数家长陷入纠结,同时也给其他本不愿收礼的老师心理上带来了影响。首先一个老师可能会教授几个班级的学生,他一旦想收礼,影响到的就是几十上百个学生家长;其次一个老师收礼,会让那些本来不愿意收礼的教师同事心理上失去平衡,觉得别人收自己不收吃了亏,进而起到一个负面的示范作用。

从这个角度来说,“今年过节不收礼”,仅有呼吁还不够。呼吁只是一种劝导,不具备强制性,只会对那些师德较高,自律意识较强的教师起作用,所以说,除了教师出于师德和自律的呼吁,要避免教师节沦为家长的“教师劫”,老师的“收礼节”,还需要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专门的管理规定,对教师在教师节收礼的行为进行规范,对个别违规收礼的教师进行适当的处罚等等。

希望教师勿收礼

从呼吁家长“勿送礼”看,教师似乎都是“受害者”。不过凡事得一分为二,一来,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二来,一个巴掌拍不响。家长们再“不差钱”,张三不送,李四不送,为何偏偏要给教师送礼?多少又是出于真心实意的?有调查显示,20。24%受访人担心“不送礼,老师对学生不太重视”,11。34%觉得“大家都在送,自己不送难为情”,2。83%则表示“老师有送礼的暗示,不送不行啊”。显而易见,教师节成“收礼节”,老师难辞其咎。

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倘若所有教师“我不想嘴软,也不想手短”,也不想老师这个职业被人瞧不起。为何不我的节日我做主,为何不对教师节送礼者大声说不?解铃还需系铃人,与其说呼吁家长“勿送礼”,还不如呼吁教师“勿收礼”实在、管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收礼的教师,哪来送礼的家长。

今年教师节,从老师“勿收礼”做起如何?“解放”教师节,既要呼吁“勿送礼”,更要呼吁“勿收礼”。只有两个巴掌一齐拍,才能拍响教师节和谐乐章!

呼吁

师恩当谢切莫庸俗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人梯”、“蜡烛”……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礼仪之邦,对于教师,有着许许多多的赞誉。当然,现实生活当中,我们每一个人在成长进步的道路上,都离不开老师的教诲与“引路”。许许多多的人民教师把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甚至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三尺讲台”也成为了他们一生辛勤耕耘的“责任田”。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当教师节到来的时候,为老师送上祝福问候,甚至为老师们送上一份别致的礼物都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师恩当言谢,切记莫庸俗,更不该让谢师恩引发腐败之风。现在一些家长为了让老师能够照顾孩子,有的把老师请到大酒店大吃大喝,甚至为老师大肆送礼,有不少家长甚至会就此而盲目“攀比”……所有这些,无疑让表达谢师恩的方式走上了庸俗之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