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拼命”改革怎能遏制“拼命”择校?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不“拼命”改革怎能遏制“拼命”择校?

2011-09-09 13:24:20     标签:小升初教育新闻

“想上好学校,拼爹、拼钱、拼命!”——虽说国人之苦于择校,久矣,可当昨日《光明日报》等媒体再次聚焦时,大家的痛感还是会照样强烈燃烧。这些报道说“北京的择校费少的6万元,最高达25万元”,“北京小升初择校费每年创收15亿,校长自由支配”,“孩子四五岁家长们就处处找渠道、找资源”——话题或许不新,数字却足以侧证问题的严峻。这正在沦为代际相传的游戏,每一个游戏中人都有自己的苦痛。现实成就了另一个腐朽的择校游戏大拼盘——这里,摆放着教育不均衡的苦果,有限的座椅指挥着全社会“争上游”的游戏;这里,摆放着教育不公平的恶果,“拼”不过的失败者只能无奈吞咽苦涩;这里,摆放着腐败的温床,拼权拼钱让校长们具有了“合法选择权”,稳固的利益格局也同步形成……

糟糕的是,这不只是首都人的游戏,他们只是领跑者,几乎每一个大城市、小城市、不大不小的城市,都晃动着追随者的身影。更糟糕的是,这不是隐蔽的游戏,它们以极大的曝光率裸露在世人面前,只是大家似乎找不到合适的衣服遮一遮羞处。

“义务教育不得择校”,这是公开的承诺。曾几何时,这是不容讨价还价的门槛;又曾几何时,有了“不得超过几万元”的松动;又曾几何时,有了“择校生比例不得超过多少”的“规范”……非法的事情,一步一步变得“合法”。对于现实的妥协,必然换来更大的报复,其后果是高中收、小升初收、上小学收、进公办幼儿园也照收不误。实在看不过眼了,教育部2010年底发布“禁令”,要求各地3年到5年基本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态度很明确,言辞很坚决,可现实更顽固,各地中小学择校费用不降反升,俨然是对“禁令”的嘲讽。

既然现在的“三拼”游戏对亿万民众是痛苦的,不道德的,就需要拿出更强悍的“拼命改革”精神——因为乱收择校费被“拿下”的校长在哪里?各地落实教育均衡的措施在哪里?“三五年基本解决择校费”的路线图在哪里?治理择校收费的方案与监督办法在哪里?再退一步,大家要依靠谁来推动这项重大民生困境的破冰?是已经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的教育管理部门吗?没有外部监督与问责,他们肯“拼”吗?

面对吞噬民众幸福的顽疾,谁肯横刀立马,真心地“拼命”挥刀斩乱麻?改革者不拼命,必然剩下老百姓去“三拼”。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