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长大后的梦想是什么?”
“我希望我以后能在一个有山有水的小乡村过世外桃源的生活。每天有肉吃,还弄点小酒喝喝。再给我一根钓鱼竿,每天钓很多鱼,再放掉。多么自在!”
“那你现在到农村生活也能这样啊,当然除了喝酒。”
“妈妈说,人生必须要有一次辉煌,只有经历了辉煌回归才有价值。所以,为了以后的辉煌,我现在必须得补课、搞竞赛,还要学好特长……”
以上是某个“六一节梦想主题班会”上南京一位三年级班主任和班上最优秀的一位男生之间的一段对话。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他的所思所想已经大大超过我们想象。可是在成熟语言的背后,是不是又透露着一股“小大人”的不解和无奈?现在的孩子“幸福指数”到底有多高?哪些是最令孩子不快乐的事情?在“六一节”来临前夕,记者在南京市20所小学的50名1—6年级学生中做了一番“幸福感”调查。
“小童鞋”烦恼榜
“小童鞋”们最害怕哪几件事?记者调查了来自南京市20所小学的50名学生。调查显示,认为自己幸福的孩子不到1/3,而孩子们最大的烦恼来自于考试分数、大人的攀比心理、还有同学间的人际关系,而对“自我的过高要求”以及“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却是优秀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包袱。
烦恼排行NO1
优秀的孩子就不能失误吗
调查中,来自于学习上的压力几乎是每个学生不得不面对的。“妈妈每天都在催我写作业、看书,每次考试分数下来就给我上‘紧箍咒’。”四年级的小超告诉记者,自己有点顽皮,坐不住,在班上的成绩中等,不过很喜欢航模、机器人这类动手活动。“不过不管我这些玩得多棒,妈妈看到的只是我的成绩和排名!”而在鼓楼区一所名校念五年级的小雨同学告诉记者,作为“好学生榜样”也有着一般孩子想不到的压力。比如她在班上的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不仅是同学把她当做超越的目标,就连同学家长在鼓励自家孩子的时候也会拿她当“标杆”。有一次开家长会的时候,她就听过一个家长对孩子说:“你要是考试超过了小雨,我就给你买礼物。”一开始,这样的情况并没有让她感到压力,直到有一次考试失利后,不少同学都幸灾乐祸地对她说:“这次总算是超过了你,真是太高兴了。”小雨说,考试失利后本来就有些沮丧,再听同学们这样的“冷嘲热讽”,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正是因为平时成绩好,表现好,父母和老师对我的期望值也水涨船高。”小雨告诉记者,现在一旦有哪次考试没发挥好,家长和老师就会找自己谈话,并用“你是很棒的孩子啊,怎么能有这样、那样的失误呢?”每当这时,她就会羡慕起班上的“中不溜”学生,不聚集太多的关注也是一种幸福。
烦恼排行NO2
爸妈说我不如别人家孩子
采访中,记者发现,孩子们最恨的一种生物叫“别人家孩子”。 “我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可是还是达不到爸妈的要求,在他们眼中永远都不是第一名。”在不少学生的烦恼中,不被父母认可是另一大要素。正如网络上热炒的“有一种生物叫作人家的孩子。”在不少家长眼中,同事的孩子、自己孩子的同学好像总是样样出色。“你怎么就不如人家谁谁谁”成了家长们对自己孩子不认可的口头禅。在游府西街小学读三年级的小妍说,自己在班上的成绩还算不错,但却很少能听到父母对自己的表扬。“他们总是拿我和同事的孩子做比较,要么就是谁家孩子奥数学的比我好,要么就是谁家孩子听话懂事,我在他们眼中就真的没有优点吗?”
烦恼排行NO3
同学间也按成绩“抱团”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除了来自学习、家长的压力外,同学间的人际关系也是孩子们烦恼中“点击率”较高的一项。不少学生提到,班级里从中高年级开始就有一定的“小团体”形成,谁和谁玩的好就自成一派,到了班委改选或是投票评选时,“小团体”成员就会起到很大作用。那么,班级中存在这样的“小团体”老师难道不知道吗?学生们说,其实老师大概都知道情况,但很少会有老师会重视这个问题,他们认为这只是孩子们的相处方式,所以真正干涉的很少。六年级的宣宣同学告诉记者,这样的“小团体”不少都是按学习成绩形成“帮派”的,所以也就自然形成了好学生、差学生各自“抱团”的情况,而且界限十分分明。这样的明争暗斗对于一些不善交际的同学来说,是个不小的难题。
在南京某名校读书的小南(化名)是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孩子,前不久又拿到一次区级表彰,而对于很多孩子渴望的成功小南却表现得十分淡定,没有任何喜形于色的表现。“半路上的鲜花不代表永恒,只有最后的成功才值得庆贺。”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现在的孩子对自我要求变高,而同学之间的激烈竞争也让孩子们感到压力不小。“原来在一二年级时的不少好朋友,现在都变成学习上的‘对手’,每次考试后的相互‘比分’也很头疼。”上三年级的张同学说,升入三年级后就像进入了“分水岭”,同学之间的关系也随着学习竞争“绷紧”了不少。一些原本要好的小伙伴现在都是埋头练题,到了考试出分就会炫耀着说:“我超过了你”。张同学告诉记者,每每这时心中都会有失落感,“我多么怀念以前课间一起做游戏,放学一路结伴走回家的小伙伴,但现在我们之间好像已经被学习隔开了好大的距离。”
烦恼排行NO4
父母非要把兴趣搞成特长
父母总是希望为孩子一手操办所有的事情,上到报各类补习班、兴趣班,下到孩子每日的饮食、着装。但不少孩子表示,父母的一片苦心有时候不但会帮倒忙,还会激化家庭矛盾。“我本来很喜欢弹钢琴,但是因为其他很多孩子都去考级,我妈妈就跟着了魔一样动不动带我去训练,还说‘过了十级就再也不管我练不练了’。”采访中,一位被认为是“钢琴神童”的小男生无比愤恨地告诉记者,他发现妈妈让他学琴的目的是自我炫耀,根本不在乎他的喜好。“她认为我这个有天赋就拼命去搞特长,令人厌烦。”
力学小学五年级的小奚告诉记者,她最烦老爸在她做数学题的时候唠叨。“每次我做数学题时,他就喜欢站在我身后边看题目边说,‘这题按什么思路解最好,那题的解题方法多绕了弯路。’其实不用他说,我自己也能思考出来啊。”奚同学说,虽然自己也能理解父亲是关心自己,但这样的疼爱方式还是让她觉得“吃不消”。五年级的李同学说,现在到了高年级,自己也知道要抓紧每分每秒时间,但有时候做完作业刚准备看会课外书调节一下,老妈就开始唠叨了“还有一年就小升初了,要多把时间放在学习上面啊。”李同学说,这样的唠叨既打乱了自己的复习节奏,也无形中增加了自己心理上的压力。
烦恼排行NO5
老师的“偏爱”让我很受伤
现在小孩子都非常早慧,在和老师的接触中也很会“察言观色”。有的孩子表示,感觉其他的同学似乎能够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和表扬,其实自己同样在努力,却总是被老师“冷落”,是不是因为其他同学的家长和老师接触更多,所以那个同学就得到了更多的机会和关注?
可以说,老师的一言一行都落在这些“小人精”的眼中,但懵懂的孩子有时还是对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摸不着头脑,于是面对老师有意无意的不公平时,就生出了许多猜测。
采访中小梦告诉记者,有一次老师点评作业,对同班一个同学称赞有加,但同时说其他没有做好的孩子“笨”。“其实那一次的作业我也用心去做了,只是没有达到老师理想的要求”,小梦说,希望老师能够更多考虑他们这些孩子的心情。“后来老师有一次布置作文题让我们说说心里话,我就把这件事和自己的想法写了下来,希望能得到老师的理解。”但作文交上去只得到了一个“中”,让好不容易鼓足勇气说出心里话的小梦觉得“有点受伤”。
孩子理想的“六一”到底什么样?
南京某小学
原来我理想中的儿童节是吃巧克力、喝可乐、捉迷藏、玩游戏,当然,还有学习“不加餐”……光做平时想做却做不了的事。但今年的儿童节,我向往做这三件事——
第一件事:解开千千结
我要约我的三个好朋友:璇璇、大力和郑天逸一起去南师大操场上散步聊天。我想跟三个好朋友说心里憋了几天的话:好朋友间应该互相信任!前几天,我同桌徐凯的笔不见了,大家都为他着急。同学都认为:我是他的同桌,又有和他一样的笔,那就是我拿了他的笔。惊慌加委屈,我更不知道该怎么为自己辩护,心里想:璇璇是我的好朋友,至少她会信任我。哪知连璇璇也没站在我这边。虽然后来事情真相大白了,但我心里还是难过了好久。璇璇,我想对你说:我们是不是应该换位思考,互相信任。当然这件事,我自己也有错,如果开始就说清楚,就不会有后面“背黑锅”的委屈了。希望通过聊天,我们能互相谅解。
第二件事:动手自己做冰激凌
聊完天,心里舒畅了很多,我希望大家到我家去自己动手做冰激凌。我们都喜欢巧克力,那就合作一个巧克力酸奶口味的冰激凌吧。我想我们的冰激凌色香味俱全,会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
第三件事:一起去看最热门的《功夫熊猫2》
现在《功夫熊猫2》正在放映。吃完冰激凌我们一起去看电影吧。我设想我们自己带着水杯、月票卡,不需要大人陪同,这样可以锻炼我们的胆量与自理能力。似乎,我已经看到我们每人一杯冰红茶、两桶爆米花,开心地坐在电影院里。时不时传出一阵清脆的笑声,觉得幽默;时不时偷偷抹去眼角的泪,被故事情节所感动。我期待着这个愉快又充实的儿童节。
老师观点
别忽悠他,现在的孩子其实已“成熟”
(语文特级教师 力学小学 李琳)
不少人都说现在的孩子很难“弄”,但其实他们已经能读懂老师和家长的心了,让人觉得很温暖。比如,当老师和家长与他们沟通产生分歧时,孩子即使当时表现出不高兴,但事后自己想想还是能体谅、理解大人的。所以,我觉得现在的孩子不能说“早熟”,应该说“成熟”,他们知好歹、知荣辱,拥有感恩的心,能与这样的孩子一同成长是件幸福的事情。
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他们自身其实也是幸福的,因为这代孩子的家长们素质都很高,对于教育也很理解,不少家长在为孩子们构想如何过六一时,80%都提出现代孩子走出“钢筋水泥”,走进大自然。那么,如何化解现在孩子的过重压力?其实不妨把他们的压力转化为责任感的对待。我认为现在的孩子不能“简单对待”,与他们相处除了真情外还要有智慧。家长想为孩子心理上减压,不论是何种方式,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人生是“长跑”,是有许多选择和机遇的,从而减轻孩子们的心理负担。
另一方面就是孩子与小伙伴的人际交往。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相对而言更孤独。所以他们对同学和小伙伴之间的关系也更在意。有时候孩子回家后会有些小情绪,但不一定告诉家长原因,这个时候家长最好的处理方式是安静倾听,给孩子一个“软环境”,要相信孩子有可以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成人世界的竞争环境促使孩子“少年老成”
(南京大光路小学校长 周峰)
现在孩子面临着方方面面的压力,与快节奏的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特别是成人的目标意识和激烈竞争对孩子形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造成了现在的孩子尝不到“童年的味道”,越来越多的“少年老成”取代了过去的天真快乐。针对这一点,家长和老师需要切合孩子的身心特点做减压,不要给予孩子太多的“目标”规划。让孩子过早接触到成人社会中的竞争和压力,会大大降低孩子童年的“幸福指数”。
另一方面,现在孩子享受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精神层面上的获取却反而少了。不少小朋友喜欢沉溺在自我世界当中,比如用手机和电脑的“屏幕”做朋友,对于正常的人际交往缺乏耐心,这也是造成有些孩子内向,不善和他人交流的原因。家长在“六一节”这天,不一定要准备过多的物质礼物,而可以选择多花时间陪陪孩子,比如陪孩子看场电影,带孩子去户外散散步、聊聊天,这样精神层面的给予其实更有意义。
家长视角
微调查:半数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幸福
记者在南京鼓楼区某小学四(7)班的学生家长中做了一个小型“问卷调查”。“今年的‘六一节’,你为孩子准备了什么惊喜?”一题中,给孩子准备心仪的礼物这类物质性惊喜还是占了主导。对于“你觉得孩子的童年幸福吗?”议题中,有半数家长选择,孩子“不太幸福”或“没有我们小时候幸福”,其中一位家长还在“备注”中写到:自己小时候虽然物质上不丰富,但和兄弟姐妹们在一起很热闹,一点点小礼物就会高兴一整天,好像自己当年的“幸福点”比现在的孩子低很多,更容易满足也就更容易感到幸福。
孩子竞争意识比我们小时候来得更凶猛
孩子的“幸福指数”不高,在家长眼中也有着别样的成因。不少家长表示,与孩子的沟通中发现,现在孩子的社会竞争意识强烈。五年级学生家长徐某告诉记者,自己在课外给孩子报的补习班不少,但孩子对这件事的“敌意”却并不大,“女儿有时也会抱怨自己学习压力大,但她会跟我说‘以后小升初竞争那么激烈,周围同学们都在报班补课,自己不补就无法竞争。’”徐某说,面对现在激烈的竞争,孩子们的承受力远远超出了家长们的预估,“比排名”、“上名校”已“自动输入”到了他们的脑海当中。
专家观点
人生苦酒甜酒,引导孩子自己选
(南京市教科所所长 刘永和)
南京作为两届荣获“最具教育幸福的城市”,从整体上看“幸福指数”还算比较高。在这样的基础上,如何继续增加学生的“幸福指数”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着手:客观上要做的是“减负”和“减压”。孩子的学业负担来自学校、老师、家庭等多方面。要减少孩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比如学校“排名”或是家长“盯”太紧这类压力。作为学校要注重孩子身体、心理的调节。比如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要从主观上增加孩子“幸福指数”,还需要从心理疏导落实。家长和老师要让孩子直面学习的艰苦。家长可以给孩子讲一个浅显易懂的寓言故事,“人生有两杯酒,一杯是苦酒、一杯是甜酒,先喝哪杯是自己决定的。”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