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拒绝,善于说不”,别说孩子了,即使是成年人,也很难做得好。但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他们能够有健康的社交关系,教会孩子学会说“NO”又是家长们不得不做的功课。要教导孩子,作为家长自己必须搞清楚为什么要说不,什么时候要说不。概括起来,无非三种原因,一是“不可以”,一是“不愿意”,还有就是“力所不及”。
什么情况下 “不可以”?当对方的要求违背了我们做人的原则,甚至违反了道德和法律的时候,那么就是“不可以”的情况。比如要求考试帮忙作弊、要求一起逃学去玩、要求帮着欺瞒老师家长……更严重的,比如吸毒、打群架乃至其他违法犯罪的行为。这种情况下不懂得拒绝,被人左右,绝对是害人害己。
什么情况下 “不愿意”?最常见的,是别人的要求和自己的意愿或者计划相冲突。就比如吕女士的孩子所遇到的情况,同学有事向他借钱,借了不还,甚至借了再借;同学邀请一起去玩,但自己已经去过了很不想再去……这就是“不愿意”的情况了。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懂拒绝,就会委屈了自己,让自己不开心。
那么,什么又是“力所不及”?这种情况又分两种类型,一种是明知道自己做不到还要打肿脸充胖子;一种是高估自己,作出超出能力范围的承诺。
曾经见过这样的事情,有个初三年的学生,同学邀请他一起去毕业旅游,明知道那条旅游路线的价格远远超出他的家庭所能负担的程度,但他还是答应了人家。当家长跟他说没有办法支持的时候,他爆发了,又哭又闹,甚至离家出走,直到班主任知道了这事出面安抚,才肯罢休。
再比如,有个高三女生,一贯心灵手巧,经常做一些小饰品小手工,深得同学的好评。有一次,她带了自己做的手工娃娃、手机链去学校,引得一群女生的赞叹,同学问她能不能帮着也做一个,她毫不犹豫地说好,其他同学也跟风,纷纷向她“订货”,她来者不拒,全都答应了。当时正是高考前一个月的关键期,为了完成对同学的承诺,她每天抓紧一切时间赶工,下课做,上课做,晚自习的时候也做,放学回家关上房门背着家长继续做到深夜。直到被老师和家长发现并劝阻,她才收敛了一些。答应同学的事情,终究没有做到,失去的时间和精力也补不回来,那年的高考和暑假,给她和她的父母都留下了痛苦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