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一场在苏州中学举办的关于中外教育比较和思考的学术沙龙吸引了不少教师参与。随着苏州教育国际交流活动的增加,走出国门的苏州教师越来越多,在中外教育比较这样的主题讲台上出现了更多的有话语权的教师们。
苏州中学对外交流中心主任管怡老师从一把在西方国家厨房里常见的用具引出作为教师在教育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的社会背景下可以如何作为的话题。一把普通的厨房用具,现场没有一名老师猜出它是用来做土豆泥的,由此引出面向世界的中国教育要给学生更多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力。曾任苏州中学副校长、旅居海外多年的陈兆立更是以切身的感受谈及了他眼中的中外教育之不同。他认为中国教育基础扎实,尤其学生理科方面有着非常扎实的基本功,同时中国教师的那种 “一个都不能拉下”的责任心也是非常典型突出的特征。不过相比较中国教育,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教育更注重为学生未来发展而教育,注重教育过程,注重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学习兴趣和对自身潜力认知能力的培养。他说,为未来发展而教育就会更注重学生品质修炼,思维方式以及拥有继续学习的能力。注重教育过程就是将学习的过程设计成不断发现的过程,容许孩子有不同的答案,是在一个课题下由学生自发地去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他还从美国长青藤学校的人文类核心课程设计中感受到教育要培养出“大家”需要给学生包括了社会责任、人文情怀等在内的更综合的素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的兴趣特长是实施快乐教育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