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有关春游的“民国版”与“现实版”小学生作文对比,在网络上激起轩然大波,引发热议。
“民国版”作文为:闻街外有卖花之声,遂知春日已至。披衣出外,不觉步至山下,牧童三五,坐牛背上,吹笛唱歌。再前行,青山绿水,白鸟红花,杨柳垂绿,桃梅堆锦。仰望白云如絮,俯视碧草如毡……未几,炊烟四起,红轮欲坠,乃步行而回。就灯下而记之。
“现实版”作文是: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我们来到了××公园春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假山……在夕阳的余晖下,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今天真是快乐而有意义的一天啊!
前者生动优美、优雅真切,文采飞扬且简练干净,后者平铺直叙、干瘪无趣,空洞无物又套话连篇,无怪乎网民会感慨:同是春游作文,差距咋这么大?
虽然有教师辩称,“现实版”春游作文只是个案,并不能代表当前小学生作文的整体水平(这肯定是事实,无人反驳),但问题是,当前小学生作文整体水平是不是不逊于“民国版”作文呢?谁敢作出肯定的答复?
所以,两篇作文的巨大反差,体现的更是两个时代作文的巨大差距。这种反差,不仅表现在类似“现实版”春游作文已司空见惯,表现在“作文成为人生撒谎的处女地”,目前中小学生作文虚构成风,还表现在“真是快乐而有意义的一天”、“大扫除后,同学们看着清洁的教室,擦着额头上的汗水笑了”等语句成了几代人作文时的“黄金必杀句”,甚至成为几代人的深刻记忆。
难怪网民发出了“那时候的小学生太有文化了,即使成人看了也汗颜”、“现在大学中文系有几人能写出这么美的文字”等感慨,感慨中折射的是现代成年人无法达到民国时期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无情现实。
两篇作文的巨大反差,两个时代作文出现了巨大差距,各界自然就将靶子对准教育和教育理念,反思是功利化的考试教育导致作文退化和异化。
这不禁让人想起此前另一次对功利教育的声讨。1932年民国版的“语文教材”,因为选文贴近小孩心理,近年出版后深受欢迎,一书难求,由此引发人们对现行教材不满,炮轰功利教育。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现代教材、作文却不如数十年前的民国教材、民国作文优秀,教育面临的尴尬,不言而喻。但这仅仅是教育的尴尬作文吗?
有人评价现行教材的问题是经典缺失、儿童视角缺失、快乐缺失和事实缺失。而这四大缺失,不也是现代作文面临的问题吗?
所谓经典缺失,实则是传统文化缺失。不要说宏大的传统文化教育弱化,即便“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这些最基本的声韵格律,现代学生又有多少人接触过?对传统文化的陌生,就导致现代人作文时的肤浅,比如词汇匮乏、语句啰嗦、谋篇布局出现问题。
作文时文化缺失,却多了思想教化功能,少了儿童视角,多了因升学而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功利,事实缺失,快乐缺失,现代作文俨然已成新八股文。
白话文运动,对于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转变和普及,功不可没。但白话文运动并非就要割断传统文化,否则,白话文就只能是类似“现实版”作文的口水话,淡而无味。所以,如何让现代人从传统文化中提升文化,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最基本的作文需要。
科技日新月异,知识日益更新,现代人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但连最基本的作文都写不好,现代人有知识没“文化”,又是何等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