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的大课间活动时间,北京市昌平区第二实验小学六年级的贺昊都会“飞”到操场上,参加各种体育和艺术活动。这些年,学校组织的大课间活动达到了几十种,贺昊不仅掌握了篮球、足球等两项以上的体育技能,还有唱歌、吹笛子等艺术特长。每到大课间和课外活动时间,校园里都会洋溢着歌声、笑声、欢呼声、加油声,充满生机与活力。
记者近日走访全国各地时发现,像北京市一样,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如今,热爱体育、参加艺术活动、力求掌握两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已成为许多学生的时尚和生活方式。
2+1>3,学生综合素质普遍增强
从2001年起,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组织实施了“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并命名了一批“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2004年8月,教育部决定在“全国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率先进行“体育、艺术2+1项目”实验。教育部日前下发通知,决定在总结近几年来实验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
北京市要求,各校至少确定一项活动作为本校特色体育主项,在此基础上发展多种特色体育项目。以海淀区为例,该区已经形成近30种体育特色项目。北京育英学校开展的手倒立活动形式独特,强身效果显著,基本上做到了人人能做手倒立。该校校长严华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学校开展的多种特色体育和艺术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热情,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唐山市自2009年开展“一校一品牌、一生双爱好”工程,该市教育局局长李全民介绍:“活动开展两年来,我市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明显增强,6至18岁中小学生视力低下检出率由2007年的44.5%,减少到目前的23.8%,中考体育测试满分率由2007年的21%增加到目前的35%,在军训、运动会上,由于体质弱而出现的学生晕倒现象明显减少。”
构建校园文化,于无声处沐心灵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东海实验学校校长毛绥军说:“校园里有了体育,就有了生命的阳光;校园里有了艺术,就有了文化的底蕴。”该校以器乐、工笔画、篮球进课堂和智能机器人运动为龙头,积极推行“体艺2+1项目”,各类形式多样、健康文明、体艺并美的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盛如繁花。
在阳光体育运动推进中,各地积极探索校本化模式,使阳光体育运动有了更多文化味。常州市第五中学将阳光体育运动与学校传统“校园体育吉尼斯挑战会”相结合,学生全程参与,从制作“会徽”、“会歌”到组织、竞赛、裁判以及拉拉队选拨,无一不是学生的“杰作”,校园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体育文化氛围。
全国许多学校都在打造学校特色和开展学生喜欢的运动上下功夫。有的学校引进时尚的街舞、跆拳道等项目;有的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开展了绑腿跑、橄榄球等运动;一些农村校则因地制宜地开展了滚铁环、跳竹竿等乡土味十足的运动。各具特色、花样繁多的体育运动项目让学生们在动起来的同时,充分享受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快乐和健美,也成为了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体育艺术2+1让学生和学校受益
北京大学的晓路在中学时能歌善舞,进入北大后,他不仅成为各项活动的积极分子,并且很快融入同学之中,俨然成为了学校的名人。
北京大学体育部主任郝光安指出,通常有技能和特长的学生可以很快适应大学生活。他以北京大学举例说:“现在北京大学仅体育一项就有45门之多的选修课,如果在中小学掌握了这些技能,就能很容易完成选修和必修课。”
对于近来议论开展“体艺2+1项目”会增加学生负担的说法,中国教育学会学校体育卫生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永利认为:“‘体育、艺术2+1项目’跟招生、考试不挂钩,是针对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和艺术技能提出的,受益的是学生。”
随着“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逐步推进,阻碍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发展的两大瓶颈问题——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场地器材设施和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落后、体育艺术教师素质不高及农村体音美教师短缺等凸现出来。
“就像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阳光,人的体育和艺术能力的形成也需要合适的条件和环境。”辽宁省铁岭市银州区实验小学校长万丽华说。据了解,银州区近3年共投入近1000万元,在城内多所学校铺设沥青混凝土操场,所有学校均配备了大型电教操作平台,新增40多个多媒体专用教室,购买体音美器材5000余件。
据不完全统计,浙江省40个省级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验收当年就投入4亿多元用于场地器材建设。湖北省黄石市近3年全市学校场馆建设和器材配备方面的支出,均在全年教育经费总支出60%以上,所有农村学校均配备了电子琴、钢琴等音乐教学器材。
近些年,各地采取“一引进、二培养、三激励”的办法健全体育艺术师资队伍。通过多年的培养、培训及建设,我国的艺术教师从1999年的36万增长到2008年的48万多人,体育教师数量也有很大程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