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孩子提问时,把所知的马上告诉他。
家长这样做,会令他们无法体验自己寻找答案的乐趣,从而扼杀了他们的内在学习动机。同时更会让他们养成依赖及易放弃的习惯,令他们失去自学能力。家长可以问问题引导孩子,或者设置具体的情景和孩子一起“发现”答案。
2、孩子告诉家长自己发现的事情的时候,不耐烦的打断他。
孩子告诉家长时候,怀着新发现的成就感和喜悦。他们希望以此获得家长的肯定。家长的不耐烦,会打击孩子新发型的欣喜感。而学习动力中重要的两个核心,就是好奇心满足时候的欣喜感和能力提升时候的满足感。
3、当孩子要求你帮忙做某些科目的练习,如搜集或整理资料等,你会代劳。
相信不少家长都会帮忙,甚至会视为“家长作业”般尽心尽力地完成。然而,孩子因此而失去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透过练习学习沟通及资料处理等技能及发挥多元智能。家长的帮助,最好的方式是和孩子一起,先询问孩子的想法,鼓励孩子去试错,要让孩子大胆实验自己的想法,尽力让自己的帮助停留在指导层面,具体的活动。要由孩子完成。孩子从中获得的经验,体会到的能力感,才是深刻完整的。
4、当孩子专心做某项活动时(如读小说,看课外科普读物),催促他做功课。
这似乎是很自然的事,但却带来不少负面影响。首先,孩子会因此而失去一次专心投入的机会。专注投入的能力是需要培养的能力。没有专注经验的人,在学习、游戏或工作上都缺乏投入感与专注力。同时,由于他们认为因功课而令他们无法继续该项活动,他们会对功课产生一种厌恶感。另一方面,他们也会因此而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如烦躁、抵触情绪或压抑不满等。他们更会误解父母,认为他们不疼爱或不了解自己。
若要避免发生这种两难处境,家长可以经常锻炼孩子的自律能力。透过不同的形式,让孩子充分明白他们的权责及反思能否承担种种后果。在进行该项活动前,鼓励他们先完成功课、自行制定完成该项活动的时间,及因未能达到制定的目标而承担的后果等。另一方面,我们更应重视“从游戏中学习”及孩子的成就感的意义。不要忘记让孩子体验关爱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