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教育改革,如何助中国教育脱胎换骨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新一轮教育改革,如何助中国教育脱胎换骨

2010-07-27 15:52:51     标签:小升初教育新闻

称得上紧锣密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公众意见结束一个多月,教育部已经拿出了17项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工作重点,开始向各地、各部属高校征求改革试点了。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减负、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读书升学、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17项试点,涉及教育培养体制、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四大类,几乎涵盖了近年来社会关心、议论的所有教育痼疾。想象一下,以每一改革项目需要选择数个不同区位、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试点计算,加上少数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则这一轮教育改革恐怕要组织起全国多数省市区、几乎所有部属高校,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教改大军,形成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了!

事实上,随着教育成为全民关切的焦点,有关教育改革的各种探索尝试早已在各个地方、在不同层面上展开,且大有雨后春笋般的长势。教育部此次征求试点的改革重点课题中间,即有不少项目已积累了不少经验:比如为培养创新人才而在一些高中、大学纷纷开设“专长班”,比如各高校自主招生想出的五花八门的试题和几乎一律的面试加笔试方式;比如各地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试行的教师校际流动;等等。

就行业内部而言,教育改革已经热闹好些年,几乎所有可以单兵突进推进的改革项目,都已有人做过尝试创新。不停的改变有时甚至滑向了劳民伤财、徒增焦虑不安的折腾。但从社会公众立场上看,却多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未搔到痒处。这种感受的落差,一方面增加着公众对于中长期规划实施的新改革步伐和效果的期待,另一方面也是一种越来越强大的社会压力。因为审视17个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几乎每一个都是必定要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需要有整体制度的变动设计,向上需要容忍突破,向下需要包容失败,缺一环,改革便容易走形,或者半途而废。

即以最受关注的“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参加升学考试”为例。它需要的首先是流动人口接收城市对于外来人员子女人数变化规律的掌握和准确预期,及时提供相应的教育资源,既保证所有孩子入学又不能闲置浪费;需要的是国家义务教育经费转移支付政策的及时配套调整,避免生源流出地无须提供教育服务、流入地又无法获得国家相应义务教育经费的尴尬和无奈情绪;需要的是打破现行户籍制度坚冰,在社会诚信严重缺失的情况下,建立一套新的公平公正的分配教育资源机制;更需要的是以尽可能合理、低痛的方式,改变高考招生的省界市界,不引致新的不公和混乱……

教育是百年大计,教育的改革不宜企盼立时奏效。只有每一项改革都真正做好了“中长期”的准备,持续努力,一起合力,才可能逐渐撬动多年难见其变的这块教育“铁板”,理顺体制,根治痼疾,完成中国教育的脱胎换骨。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