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难以回归育人本位的症结到底何在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教育难以回归育人本位的症结到底何在

2010-08-02 13:20:52     标签:小升初教育新闻

今日新华网一篇名为《教育改革“五大应对”立足今日开启未来》的文章指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育人为本。要做到这一点,既需要尊重教育规律,把教育的事情交给教育;又需要包括学校、家长、学生等在内的各方力量转变观念,共同努力。教育改革具体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着力:1、应对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2、应对师资资源配置不均衡现象;3、应对学校硬件设施配置不均衡现象;4、应对校际差距大;5、应对现阶段学生课程设置进行调整。纵观该文所提出的有关教育改革的五大着力点,一方面,它确实总结得很到位,把当下我国教育之中所存在的主要矛盾深刻地揭示了出来;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五大教育改革着力点其实并不新鲜,甚至可以说是老生常谈。

其实,总结起来,以上五个着力点集中反映了在我国当前教育本身及现行教育体制中存在的两对主要矛盾:一是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之间的矛盾;一是现行教育形式与内容和新时期学生受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这两对矛盾之中实际上又是以前者为本,因为前者实际上是我国基本国情的一个客观反映,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是最根本的社会现实,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也仍然是我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也正因为我国社会当前这个主要矛盾的存在,才在根本上导致了教育发展不均衡、师资资源配置不均衡、学校硬件设施配置不均衡、校际差距大等现象的产生。另外,我国人口总量大,且贫富差距较大也是造成以上诸多“不公平”现象的一大客观原因。

经过以上简单分析,教育难以回归育人本位的症结我们算是基本上理清楚了,但是在客观的社会大环境下,怎么样才能够真正实现教育的回归呢?我想,一个比较有效的途径就是努力倡导把教育真正当做一个深层次的公益事业来发展。关于这点,从政府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者这个角度出发,一直都在努力,但是经过了这么多年,好像并没有取得多大实质上的进步。还记得我从上小学的时候就听老师说要给学生“减负”,要搞“素质教育”,事实上这样的口号是喊了一年又一年,结果是学生的书包越减越重;素质教育形式年年翻新,但效果却未见得有多好。经过多年的思考和实践,我们应该逐渐认识到,使教育回归育人本位,仅仅靠国家和政府是很难实现的,它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参与,而在这种共同参与之中教师本身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中国古语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在我国传统观念里面老师与学生之间绝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关系,这二者之间传递得更多的还是一份人与人之间的,发自内心的感情。同样按照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比教会学生博大精深的科学文化知识要来得更重要。中国传统的人才观亦是如此,即德才兼备谓之“贤”,而“贤人”往往又以“德”为先。由此可见,我国从来不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在其影响之下的先进理论,只是在相较于过去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在人们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似乎慢慢淡去了中国原本流光溢彩的教育思想,其实现在所谓的“素质教育”在春秋战国时代,在诸子百家的言论中早有体现,因此,与其说我们现在是在谈论教育育人本位的回归,还不如说是在谈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

从教育本身的发展轨迹出发,我们既有了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又有了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作为精神支撑,照理说就应该在教育的发展上取得不算辉煌,但至少让世人满意的成绩,但是事实上却并不是这样,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民众和社会舆论对当代教育的一再质问。难道我国当代的教育真的就这么失败?我看那也不见得,事实上,失败的不是教育以及教育体制本身,而是参与教育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当教育事实上与金钱挂钩,就必然会出现包括教师资源在内的各种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从本文前面分析出来的我国当前国情来看,这样的不均在我国还显得相当严重。其表现就是诸如高得吓死人的择校费等一系列社会现象。因此,除开社会发展的客观原因外,使得教育难以回归育人本位的症结更多的还在于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一种缺失。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