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验不足“80后”父母最困惑_小升初-查字典小升初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教育经验不足“80后”父母最困惑

2010-08-03 14:00:31     标签:小升初教育新闻

“80后”父母渐成育儿“主力军”,上周二早教版《“80后”育儿:不得不说的几个关键词》探访了4位“80后”妈妈的育儿故事,她们吐露的隔代教养、经验不足、双重压力、心理准备不足等教养烦恼,引发了众多榕城家长共鸣。

由此,早教版针对“您觉得教育宝宝过程中最困惑的是什么?”的主题,在读者群内发起新一轮调查。此次调查,早教版邀请了100名“80后”榕城家长参与。调查显示,“教育经验不足”让年轻父母最困惑,其次面临的困扰是:“要上班,精力不够”和“缺少方法”。

“教育经验不足”

第一次当父母,几乎所有人都缺乏教育经验,但由于物质贫乏、教育观念淡薄、孩子众多等各种原因,这并不成为以前父辈、祖辈们最纠结的问题。时代变了,如今的新一代父母,他们普遍重视孩子的教育,一方面无法认同、传承父辈、祖辈们的育儿经,另一方面又无法依靠自己去形成一套科学的育儿理念。指导思想的缺失,常常让他们无所适从。

“要上班,精力不足”

尽管不少人有过辞职的念头,但受现实条件的约束,参与调查的“80后”父母群体中,在职父母还是占了绝大部分。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工作不再像以前做得游刃有余,如何“分身有术”,平衡好家庭、孩子和工作的关系,这成为多数在职妈妈的必修课。尤其是孩子生病的时候,就更考验一个在职妈妈的抗压能力了。

“缺少方法”

如今的孩子多是家长“独苗”,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造就了许许多多的“小霸王”。娇气、脾气大、太自我,成为这一代孩子的典型特征。面对孩子千变万化的情况,很多受访家长感叹,虽然孩子现在还很小,但已经拿他(她)没办法了。大家深知暴跳如雷或听之任之都不是最好的应对方式,那么,如何巧妙接招?年轻父母们普遍缺少方法。

“与老人沟通困难”

调查中,很多“80后”父母因工作忙,只能将宝宝交给老人照顾,一方面很感恩于父母的辛劳,另一方面又对老人的育儿观念和做法很不认同。这种纠结和冲突在婆媳关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一位妈妈感叹,老人家大半辈子都这么过来,让他们改一点点都很难。把孩子早早送到早教学校,成为很多年轻父母的做法。

“养育经验不足”

当了父母后大家一致感叹:把一个孩子抚养长大,原来是这么不容易的一件事儿。孩子3岁前,抵抗能力较差,除了日常饮食要精通,还要随时防御孩子生病时带来的突发状况,年轻父母们显然力不从心。如果有老人帮忙,多数人会倚仗父母的养育经验,当然,也有一些勤快的妈妈选择了自己充电,不少人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如今对儿童保健也颇有研究了。

“没耐心”

这是比较具备“时代特征”的一个选项,曾经“80后”的孩子被冠以“太自我、怕吃苦、眼高手低”的特性,这势必影响着他们升级为父母后的抗压能力。调查中,许多年轻家长坦言,自己耐心不够,太情绪化。特别在孩子发脾气时,处理的方式也很暴躁,虽然知道发脾气对孩子不好,事后也很后悔,但火气上来时很难压制自己。

“爱人配合不够”

选择这一项的,基本是妈妈。育儿期的幸福和困苦,让妈妈们内心更需要体贴与关爱,更希望爱人在理解之余,还能花更多的心思在家里,一同承担起教养孩子的重任。当爸爸满脑子都是外面的世界,而妈妈心里只装着家里的烦事,注意力的差异、信息的不对称等,使再好的夫妻也容易产生隔阂,妈妈的不良情绪也会传导给孩子。

“经济压力大”

面对孩子降临后突然激增的家庭开支,原本生活滋润的小两口,要为孩子的奶粉钱打拼。虽然“80后”家长的工资水准难以支撑有孩子后的消费水准,但钱并不是大家最头疼的问题。记者调查发现,这是因为在很多城市家庭中,两代人一起养孩子的现象普遍,甚至有些年轻父母“只生不养”,孩子全权由祖辈代养。

“家庭关系难处理”

婚后的家庭关系不再像两人独处时那般简单,当美好的梦想遭遇现实生活的种种挑战,在为之付出牺牲和改变的过程中,许多人的内心感到痛苦而彷徨。孩子来临后,由于夫妻之间、婆媳之间等育儿观念不一致,做不到统一的思想和行动,原本磨合中的家庭关系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希望孩子快乐,也许父母自身要锤炼好自己的抗压能力,要学会让自己先快乐。

“自己还没长大、心理压力大”

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原以为养宝宝如同养宠物一样简单,直到宝宝的降临及养育过程中无数琐事充斥着大脑的时候,才意识到一个严峻的现实:自己似乎还没长大,却要开始承担着一个娇嫩的生命。有人说,如果父母也是一种职业,那将是世上最难从事的一种职业。当这样的重任落于肩上时,心理压力是剧增的,但哭过后,要让自己变得坚强。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